疫情時期 慢阻肺患者不可大意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大家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對於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人而言。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文章分析指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容易從輕症轉為重症,病死率較高。其中,作為一種知曉率較低的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尤其要注意。


疫情時期 慢阻肺患者不可大意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大家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對於一些患有基礎疾病的人而言。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文章分析指出,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容易從輕症轉為重症,病死率較高。其中,作為一種知曉率較低的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尤其要注意。

這次疫情讓很多人認識到,人體中與外界相通的呼吸道,是一個較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呼吸系統像一棵大樹,有樹榦、有分枝、有樹葉;氣道就相當於樹榦、分枝,具有通氣的功能;肺泡就相當於樹葉,具有換氣功能。氣道每天和外界有幾萬升的氣體交流,因此,肺臟容易受累,呼吸系統疾病是多發病。

慢阻肺的重要特徵是,呼吸道氣流受限,引起肺功能下降。氣流受限是有誘因的,比如吸煙、空氣污染、粉塵等,這都是形成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其中,吸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無論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即二手煙)。不過,這些危險因素要日積月累到一定時間才會發病。因此,慢阻肺還有一個特點,40歲之前的患病率相對較低。目前,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是13.7%。

正因為其慢性的進展過程,公眾對慢阻肺不夠重視,沒有在患病早期及時進行識別和診斷。咳嗽、咳痰、喘、呼吸困難是慢阻肺主要的臨床表現,與同齡人相比活動時更容易感覺呼吸困難,易出現喘息和胸悶。不過,要注意區分慢阻肺和哮喘。哮喘和慢阻肺都屬於呼吸系統疾病,兩者的臨床表現有許多重疊之處,都表現為咳嗽、喘、氣短,但卻是不同的兩種疾病。在治療結果上,哮喘發作后,經過治療肺功能可以恢復正常,來得快,去得快。而慢阻肺,即使治療,也只能減輕傷害,肺功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是困難的。

就像冠心病患者可能會發生心絞痛、心梗,慢阻肺雖然是慢性病,但在外來的打擊下,也可能會急性加重。這時候,患者憋氣的情況更加明顯,嚴重時可出現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感染是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因此,建議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打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儘可能減少這兩種病原帶來的危險,防患於未然,這是減少急性加重的一個重要舉措。當然,現在病原越來越多,比如當前的新冠病毒,要完全防範不太可能,但風險能減少一分就減少一分。

慢阻肺發生呼吸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氣道炎症引起的氣流不暢,因此,治療的關鍵是要把氣道打開。如何打開?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支氣管擴張藥物——支氣管擴張劑。呼吸道上面有兩種重要受體,一個叫β2受體,一個叫膽鹼能受體,參與支氣管的收縮與擴張。二三十年前,支氣管擴張劑的藥效很短,只能起效2到4小時,使用4小時后需要再追加一次。現在的支氣管擴張劑可以作用更加長效,就像高血壓葯,一天用一次就夠了。

支氣管擴張藥物被稱為治療慢阻肺的基石,意思是藥物治療慢阻肺,一般首選支氣管擴張藥物。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有抗膽鹼能藥物和β2受體激動劑,這兩個藥物都可以打開氣道。後來,研究發現,這兩個葯一起使用,比單一用藥的效果要好。於是,又有了雙支擴劑(雙支氣管擴張劑)。目前,國內一共上市了三個雙支擴劑,其中兩個已進入醫保。

不過,對於慢阻肺患者而言,想要康復,需要全周期的管理,不單純是藥物治療,還需要生活方式的改變。首先,必須減少危險因素的影響,比如不要吸煙和二手煙,霧霾環境下要戴口罩。其次,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鍛煉呼吸肌和骨骼肌的力量。再次,還需要補充營養,肌肉最重要的物質是蛋白質,所以患者需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有轉化為肌肉的原料。最後,還要注意情緒和心理問題,慢阻肺有高致殘率,給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容易導致抑鬱,患者一定要有信心。

疫情時期,慢阻肺患者要做好平時的維持治療。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堅持規範管理的話病情的發展也不會很快。如果不做好基礎疾病的維持治療,新冠病毒就會成為一個觸發因素,容易導致患者從輕症轉為重症,造成死亡風險增加。

(作者:李燕明、王雯,分別系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