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神奇恐龍一共分幾步?「恐龍獵人」手把手教你

  2020年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楊哲睿意外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年紀最小的恐龍發現者。在一般人看來,尋找恐龍化石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楊哲睿的事迹讓人們意識到,只要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技巧,普通人也完全有可能找到古老的恐龍遺迹。中新網記者採訪兩位“恐龍獵人”,手把手指導,讓你也能“按圖索驥”尋找恐龍足跡。


找到神奇恐龍一共分幾步?「恐龍獵人」手把手教你

 

2020年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楊哲睿意外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年紀最小的恐龍發現者。在一般人看來,尋找恐龍化石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楊哲睿的事迹讓人們意識到,只要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技巧,普通人也完全有可能找到古老的恐龍遺迹。中新網記者採訪兩位“恐龍獵人”,手把手指導,讓你也能“按圖索驥”尋找恐龍足跡。

“按圖索驥”第一步:恐龍足跡何處可尋?

恐龍化石一般包括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等。這些化石在全球範圍內分佈較廣,世界各大洲包括南北極均有分佈。大部分民眾對恐龍骨骼、恐龍蛋這兩類恐龍化石比較熟悉,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更多專業學者的加入,恐龍足跡化石也逐漸被大眾所熟知。

近年來中國恐龍研究開展得如火如荼,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學者在全國各地陸續發現了不少恐龍足跡,努力重建中國恐龍足跡學譜系。網友們也親切地將他們稱為“恐龍獵人”。

哪些地方更容易尋找到恐龍足跡化石?彭光照給出了答案:“在中國,恐龍研究者要主動尋找恐龍足跡是比較困難的。南方地區相對北方地區更難發現恐龍足跡,因為南方植被覆蓋比較多,到處是農田、耕地,地表岩石露頭比較少。而北方地區如甘肅、新疆等一些荒無人煙的戈壁地區則相對更容易發現恐龍足跡。”

這些年邢立達奔走在四川、雲南、福建等地,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恐龍足跡。今年1月,他和一眾學者還在福建上杭發現了白堊紀晚期恐龍足跡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

在微博擁有557萬粉絲的邢立達長期活躍在科普“戰線”,他翻譯並出版數十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正是因為平時愛看邢立達的恐龍科普課,楊哲睿才能敏銳察覺到那些外人看似“雞腳印”的印記是恐龍足跡。邢立達表示,一些特殊省份如四川、遼寧、內蒙古、新疆等,恐龍足跡分佈較多。這些地方的化石所在地層很多暴露在地面,人們找到恐龍化石的概率更高。

“按圖索驥”第二步:民間傳說或為線索?

多年尋覓恐龍的經歷,也讓邢立達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他告訴記者,一些民間傳說可能與恐龍足跡相關,諸如“落鳳坡”“天雞石”等地名,往往暗示著當地存在出現恐龍足跡的可能性。

2013年9月,邢立達團隊發現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境內有一處名為“落鳳坡”的地方。這裡遺存著大量類似“雞腳印”的足跡。據考證,這些足跡為獸角類恐龍的腳印,距今已有一億多年歷史。邢立達說,該地的恐龍足跡是華北地區保存較完好,並且具有類型多、行跡清楚的特點。經過研究,學者們發現“落鳳坡”存在的恐龍腳印達170枚左右。當地居民誤把恐龍足跡當成傳說中的鳳凰足跡,取了一個寄予祝福的地名。現如今這裡已建立起保護恐龍足跡的相關設施。

翌年,邢立達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建平等人又在安徽道教名山齊雲山發現了恐龍足跡。當地百姓基於道教名山的歷史,把恐龍足跡與道教名人張三丰聯繫在一起。由於這些足跡大小與人的手掌相仿,當地一些民眾認為這是張三丰或其他道士練功時留下的手印。對此,邢立達解釋道“獸腳類足跡一般為三趾,但是有個別腳印重疊,讓人產生了五指掌印的錯覺,因此才有了這樣的傳說”。

與神話傳說相關的恐龍足跡還不止這些,2019年中外學者在浙江省蘭溪市八仙崗村發現了恐龍足跡,這一次與恐龍足跡搭上關係的是“八仙過海”。這些足跡大多接近圓形,近似於人們對八仙之一“鐵拐李”的傳統認知,圓圓的足跡被 想象成八仙的拐杖印、臀印。據專家研究,這些足跡實際應該為蜥腳類恐龍所留。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白堊紀中期恐龍動物群的分佈與演化,以及民間傳說對古生物學影響都有著重要意義。

除邢立達外,不少學者也認為民間傳說或能啟發恐龍足跡研究。首都博物館考古專家陳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天雞足跡”到“石生蓮花”再到“格薩爾王足跡”,這些案例表明越來越多的民間傳說與恐龍足跡有密切的關係。如果你身邊有類似的地名與傳說,不妨帶著相機去一探究竟。

“按圖索驥”第三步:真真假假如何辨?

自2007年開始恐龍研究以來,14年間邢立達團隊接到來自民間有價值的恐龍線索逐年增加,近幾年每年有3-5例線索來自民間,將近一半在經過專家考察后確認為恐龍足跡。普通人如何才能分辨恐龍足跡的真偽?

邢立達表示,恐龍足跡一般有兩個特徵。第一,恐龍足跡排列很有規律,多為連續出現,能形成行跡,而不是單獨一個出現在地面上;第二,恐龍足跡一般都會有尖銳的爪痕,這是非生物原因無法形成的。如果符合這兩種特徵,那是恐龍足跡的概率就很高。

發現恐龍足跡后,又該如何進行研究和保護?邢立達表示:“恐龍足跡有很明顯的屬地性。恐龍骨骼、恐龍蛋一般可進行異地保護;但對於恐龍足跡,學者們經過研究后絕大部分都是原地保護。”

在彭光照看來,恐龍化石保護主要為了避免化石被風化。一般來說,恐龍化石發現以後要先全部挖掘出來,經過精細的修理,把周圍岩石去掉,之後進行埋藏學等研究。研究結束后,比較完整的化石會採取原址保護,受限於當地條件的也會搬運到博物館等進行異地保護。

早年間,彭光照曾參與籌建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這座恐龍遺址博物館與美國猶他國立恐龍紀念碑、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為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在全球聲名顯赫。“上世紀70年代四川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的發現和研究,填補了世界侏羅紀中期恐龍化石匱乏的空白,自貢至今仍被認為是世界上發現侏羅紀恐龍化石門類最多、保存最好的產地。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建成讓民眾得以近距離觀看恐龍化石最原始的埋藏狀態。”彭光照說。

近年來,隨著恐龍科普工作的開展與普及,越來越多民眾參與到恐龍足跡的保護中,也給未來的恐龍化石保護與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