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碳循環

  碳是有機物的基本骨架單元,是組成一切生物體的最基本元素。自然界中,碳主要存儲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氣圈中,碳元素在它們中間不停地進行著流動和交換,這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被稱為碳循環。


淺談碳循環

 

碳是有機物的基本骨架單元,是組成一切生物體的最基本元素。自然界中,碳主要存儲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大氣圈中,碳元素在它們中間不停地進行著流動和交換,這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被稱為碳循環。

在岩石圈中,碳元素主要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容量大且活動十分緩慢,是主要的碳庫。在大氣圈中,碳元素主要是以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碳元素在水圈中既以無機形式存在(如溶解於水中的無機態碳),也以有機形式存在(如有機物);在生物圈中,碳元素則以形式十分多樣的有機物的形態存在。

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中的碳元素流動和交換迅速而活躍。以陸地生態系統為例,植物作為生產者,從大氣圈中吸收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將碳元素固定並最終轉化為葡萄糖、澱粉等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需求。動物作為消費者,通過直接或者間接進食植物,將植物固定的碳元素轉化為自身的組成部分。這是大氣中的碳元素向生物圈流動的過程。

另一方面,動植物通過呼吸作用,將自身合成的一部分有機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返還到大氣中。同時,植物的凋落物、殘體以及根系分泌物,動物的排泄物、殘體等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形成二氧化碳歸還至大氣中。另外,部分的動植物殘體在被分解之前被掩埋形成沉積物,最終轉變成有機燃料,當它們燃燒時,其中的碳也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入大氣。這些過程又使生物圈中的碳元素返還到大氣圈中。在水生生態系統中,水中所溶解的二氧化碳、水生植物、動物、微生物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的碳循環。

長期以來,生物圈固定和釋放的碳處於一個動態平衡狀態。工業時代之後,人類開始大量利用化石燃料,燃料燃燒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導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溫室效應隨之增強,引起全球氣候變化。據報道,2020年1月的全球平均氣溫破紀錄,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1月。有學者預測,人類在未來將會面臨溫度升高、更極端的天氣、水資源壓力、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等環境問題。同時,有研究表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導致農作物(如大豆,小麥等)食用部分中的鐵、鋅含量降低,從而影響人類食物中的養分含量。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從大尺度來看,目前出現的全球氣候變化是地球氣候的正常波動。同時有研究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可以顯著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產量以及水分利用率,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增加,地球上幾乎所有植物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都出現了增長,這一過程可以使植物和土壤捕獲和固定更多的碳,從而對化石燃料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有部分抵消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