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預防要趁早
骨關節炎是60歲以上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全球第四大致殘性疾病。然而,現如今骨關節炎的患病人群已經開始發生改變,向年輕人延伸了。這往往與年齡無關,關節外傷、關節過度使用都會引起繼發性骨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應該引起重視。專家提醒,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起病於青年時期,早發於中年階段,高發於老年人群 |
骨關節炎,預防要趁早 |
骨關節炎是60歲以上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全球第四大致殘性疾病。然而,現如今骨關節炎的患病人群已經開始發生改變,向年輕人延伸了。這往往與年齡無關,關節外傷、關節過度使用都會引起繼發性骨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應該引起重視。專家提醒,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危害不比高血壓、冠心病低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疾病。人的正常關節由關節腔、關節囊、關節面組成,並在骨骼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軟骨,這些軟骨和關節囊滑膜細胞能夠分泌黏液,起到潤滑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的衰老,一些關節特別是負重大關節如膝、髖關節的軟骨發生磨損,局部潤滑功能下降,軟骨嚴重磨損使軟骨下骨暴露,骨質增生,磨損顆粒刺激滑膜,引起疼痛和腫脹。好比機器軸承持續負重運轉,老化磨損,表面變得坑坑窪窪,潤滑油也不夠了。
骨關節炎起病於青年時代,發展緩慢,雖不致命,但危害不比高血壓、冠心病低。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習生教授表示,儘管被視為“老年病”,但關節不適等癥狀的早期發生集中在中年階段。
日前,聚焦骨關節健康現狀與診療習慣研究報告——《以患者為中心——骨關節健康管理洞察新解》(簡稱“報告”)發布。其中揭示,患者自覺關節不適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首發時間集中在40—54歲,在45—49歲開始出現明顯上升。2017年中國骨關節炎患者總人數已達6120萬人。
對此專家呼籲,重視基礎治療,將公共教育、保健政策和骨關節炎預防戰略綜合納入正規慢病診療管理,並實施適當的骨關節炎防治戰略,及時利用運動治療、物理治療、行動輔助等手段,將“治療機會窗”前移,延緩疾病進展。
女性較男性更高發
骨關節炎,女性較男性更高發,無論是患病率還是不適關節平均個數均高於男性。從地域方面看,西南、西北、廣東和黑龍江的患病率整體偏高。
骨關節炎的致病原因多樣,除年齡、性別等因素外,職業影響和不良生活習慣也是骨關節炎的重要誘因。上述報告指出,過度或不足的運動、久站或久坐的工作習慣,都易誘發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會累及全身各個負重關節,其中膝骨關節不適最為常見,頸椎和腰椎緊隨其後。
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常伴有關節疼痛、酸脹、骨摩擦音、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等癥狀,不僅嚴重妨礙了患者正常生活,還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龐大的患者群體背後,仍有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診療需求。基於平安好醫生問診平台大數據,最常見的就診問題主要聚焦於治療期待、疾病管理及治療費用三大方面,受訪者期待改善生活質量、醫療負擔可控,並樂於了解更多疾病知識,以幫助自己或家人更好地應對疾病。
九成患者對疾病缺乏了解
作為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進展相對緩慢,其危害不會給患者帶來突發、致命的影響,極具隱匿性,更易被患者忽視。儘管伴隨著骨骼健康教育的普及化,公眾對骨質疏鬆預防和鈣質補充意識有所提升,但對於骨骼健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軟骨健康管理意識仍普遍欠缺。
報告顯示,近九成骨關節炎患者缺乏對關節炎相關知識的了解,甚至對致殘等疾病終點存在嚴重的理解欠缺或錯誤,患者往往在發病時並未意識到是“疾病”,導致錯過最早治療時機。
此外,對於患者而言,即便就醫,診療態度也不夠積極,治療依從性不強。報告透露,23%患者對疾病診療態度較為消極,認為這是“衰老過程”的自然現象,而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以減少關節不適。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選擇“認命”而放棄治療的患者比例進一步上升到近40%。
對於治療方式的選擇,多數中重度患者拖延到病情較重時才開始尋找干預措施,且優先考慮運動、按摩等基礎性治療,對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認知度不高。翁習生說,骨關節炎這一慢性疾病管理重點在於早診早治,及早干預,採用階梯化、個性化的治療策略。因而,構建“基礎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循序漸進的全病程管理意識,引導處於不同階段的患者根據疾病進展情況採用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應當成為當前骨關節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發展方向。
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疾病管理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林劍浩教授表示:“鑒於骨關節疾病不可逆的特質,患者的自我管理至關重要。對於早、中期骨關節炎患者,在保持適當的體重、調整生活方式之外,科學的運動治療是骨關節炎全程疾病管理的核心手段之一。針對性及個性化的運動治療手段可有效幫助患者達到減輕疼痛、改善膝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等目的。”
此外,針對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報告強調要採用個體化的治療策略,不僅應對症下藥,更應對人下藥。疼痛癥狀明顯的,可予以非甾體類抗炎葯以緩解疼痛;關節腫脹,處於急性期的患者,在疾病教育、運動治療的基礎上,可根據病情酌情予以關節腔內注射少量激素以緩解癥狀,但需注意,關節腔內注射1年內不得超過4次,同時需要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感染。此外,結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軟骨保護劑可做為背景治療長期使用,緩解疼痛,修復軟骨,延緩疾病進展。
專家強調,在健康中國戰略的引領下,健康骨骼專項行動正在多方推動下逐步變為現實。骨關節炎應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納入國家慢病管理中長期規劃。推動以患者為中心的全程疾病管理勢在必行。
為此,報告提出了防治骨關節炎的“三全”策略,即通過強化全社會科普工作提高國民認知、倡導全民積极參与和推廣骨關節炎防控、構建關節疾病階梯化治療的全流程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