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報訊(記者張勇)日前,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分別以《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論文提出,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的中猴化石是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這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


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報訊(記者張勇)日前,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分別以《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里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論文提出,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的中猴化石是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這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中猴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就被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後來在歐洲、西亞和南亞距今820~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佈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靠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該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新發現的中猴為一雌性個體,體重大約為7.26~7.11千克,與昭通古猿大體處於同一時代。這是已知的歐亞大陸中猴和古猿共生的兩個地點之一,反映出這兩種靈長類可以分別利用森林和開闊的林地或與“補丁狀”草地鑲嵌的環境,避免了食物競爭而滅絕。

20世紀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多項前人的形態學研究推測,亞洲金絲猴的祖先應是類似中猴的古靈長類,但古生物學者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證據支撐。2012年,分子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推斷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是在距今730~670萬年期間由中國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昭通水塘壩發現的化石證實了上述推斷。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尋找更多的年代更晚的演化“缺環”,進一步追蹤亞洲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的耦合現象。

解剖學特徵對比和定量分析表明,昭通發現的中猴與歐洲的發現為同一個種。700萬年以來,由於歐洲東南部持續乾旱,而東亞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環境影響較為緩慢,直到距今400~300萬年前環境才開始朝乾冷方向快速惡化,由此保存了適宜新近紀動植物古老物種倖存和新物種形成的環境。昭通水塘壩650~600萬年前森林茂密,有開闊林地和補丁狀草地相間的湖沼邊緣靜水環境,夏季相對暖濕,冬季相對乾冷,但季節變化程度相對較弱。歐洲的中猴由於其運動功能的多變性,能適應各種緯度、溫度和降雨量的環境以及採食水果、樹葉及堅果、種子等顆粒狀的多樣性食物,使其得以沿著南邊的森林走廊長途遷徙,來到東亞南部森林廣布的“避難所”(昭通)生存下來,最終演化成部分或全部現生亞洲疣猴,更可能是現生金絲猴類的最原始祖先。

此項研究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主持,吉學平研究員、Nina G.Jablongski教授、Dionisios Youlatos教授分別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希臘亞里士多德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等國內外科研單位的學者參與了研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