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獃可防,這19條建議請細讀!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獃”,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患者,且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患病群體會越來越大。


老年痴獃可防,這19條建議請細讀!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獃”,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患者,且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患病群體會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AD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合理利用保護因素可以顯著降低AD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遺憾的是,尚無針對這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腦重大疾病的國際循證醫學證據來指導臨床實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國內外知名學者,制定了全球首個AD循證預防國際指南,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尖雜誌《英國醫學雜誌》子刊。研究人員根據循證醫學標準,最終形成了如下建議,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提示。

1.體重管理

推薦理由:65歲以下人群應維持正常體重指數(BMI),通過合理均衡體育鍛煉、熱量攝入及正規行為計劃,以期使BMI達到並保持在18.5-24.9公斤/平方米範圍內(比如,一個人身高1.6米,體重50公斤,那麼其BMI指數是50/1.6的平方=19.53,即在推薦範圍內);65歲以上人群則不宜太瘦,65歲以上人群若出現體重減輕趨勢,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分析:中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體內脂肪代謝產物可能造成腦Aβ沉積增多,還會引起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使AD風險增高約64%。老年體重下降可能是腦內病理沉積的AD臨床前期表現,體重變化更小的老年人,AD的風險降低約40%。

措施建議:65歲以下超重和肥胖人群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將BMI控制在30以下,65歲以上人群增加優質蛋白攝入,保持BMI大於27,有可能降低AD發病風險。同時,老年人應定期監測體重、體脂率等指標,若出現較大波動,密切關注認知功能改變。

2.體育鍛煉

推薦理由:每個人尤其是65歲以上者,均應堅持定期體育鍛煉。

原因分析:體育鍛煉能通過改善平衡、減少跌倒次數等提高老年人認知功能,也可促進神經再生、減少腦內Aβ沉積,長期堅持有氧運動還可以增加海馬體積。

措施建議:特定範圍(0-2000 kcal/周或0-45 MET-h/周)內的體育鍛煉對AD預防有益處,運動量每增加500 kcal/周或10 MET-h/周,AD的風險將降低約10%。建議中老年人多進行有氧運動,根據體檢結果及自身勞動能力,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安排合理的運動強度。

3.認知活動

推薦理由:多從事刺激性腦力活動。

原因分析:認知刺激活動能使痴獃發病風險降低50%,即使在有痴獃遺傳易感性的個體中也是如此。認知刺激活動參與得越多,腦儲備越高,痴獃風險越低。

措施建議:多參與認知刺激活動,如閱讀、下棋、學習新技術、玩腦認知訓練遊戲等,不僅能有效預防痴獃,還可以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4.煙草

推薦理由:不要吸煙,也要避免接觸環境中的煙草煙霧,對吸煙人群應向其提供諮詢服務、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配合行為計劃或正規戒煙計劃。

原因分析:煙草中含有神經毒素,可直接損傷神經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40%。規範的戒煙管理與治療,可使AD新發病例顯著降低。二手煙也增加患病風險。

措施建議:對未吸煙人群,不要吸煙,要避免接觸環境中的二手煙。對吸煙人群,應鼓勵其戒煙,主動向醫務人員諮詢尋求幫助,制訂正規戒煙計劃。對有頑固煙癮者,可使用尼古丁替代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來幫助其戒斷。

5.睡眠

推薦理由:保證充足良好的睡眠,出現睡眠障礙時要諮詢醫生或及時治療。

原因分析:睡眠障礙會導致大腦無法有效清除腦內有毒代謝廢物(如Aβ和tau蛋白),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70%。睡眠時間與AD呈U型關係,夜間睡眠不足(<4小時)或睡眠過多(>10小時)均可增加AD發生風險;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失眠、日間功能障礙(如白天經常犯困)、在床時間過多等也會增加AD發生風險。

措施建議:保持日間精力充沛和適當的夜間睡眠時長(不少於4小時,不超過10小時),保證良好睡眠質量,積極治療失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睡眠障礙疾病。

6.糖尿病

推薦理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糖尿病,對糖尿病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減退情況。

原因分析: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島素抵抗狀態會造成腦內胰島素含量減少,干擾Aβ清除,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70%。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水平異常也會增加痴獃風險,其中空腹血糖水平大於7.75mmol/L時,痴獃風險增加20%,規範的降糖治療有可能降低痴獃的發病風險。

措施建議:早期篩查血糖異常的人群,對其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積極預防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應遵醫囑服藥,將各項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同時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的改變。

7.腦血管疾病

推薦理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藥,維持腦血管系統良好狀態,避免罹患動脈粥樣硬化、腦低灌注或其他腦血管疾病;對卒中患者,尤其是腦微出血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改變,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護其認知功能。

原因分析:腦血管疾病會造成腦內低灌注,引起神經元缺血損傷,使AD患病風險增加40%,其中腦微出血可使AD患病風險增加70%。

措施建議:中老年易感人群應通過藥物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控制好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腦血管病患者要積極防治。

8.頭部外傷

推薦理由:保護頭部,避免外傷。

原因分析:65歲以後的頭部外傷會使AD發病風險增加35%,且發生次數越多、損傷程度越重,AD的風險就越大。頭部外傷可直接損傷腦結構,還可通過氧化應激途徑介導腦損傷。

措施建議:建議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跌倒和頭部撞擊,盡量避免危險性場景,如接觸類運動等,在高危情境下儘可能採取佩戴頭盔等保護措施。

9.衰弱

推薦理由:晚年保持健康強壯的體魄;對於越來越衰弱的人群,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分析:衰弱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的與年齡相關的機體儲備和功能的下降,可造成機體對內外應激的反應能力下降,有可能引起AD相關的蛋白沉積等,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39%。

措施建議:75歲以上老年人應從飲食中充分攝取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有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定期檢查身體活動量和認知機能,預防感染,遵醫囑服藥。

10.高血壓

推薦理由:65歲以下人群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高血壓。

原因分析:中年時期(≤65歲)患有高血壓,AD的發生風險增加38%。中年收縮壓/舒張壓分別超過130/90mmHg時,痴獃的風險顯著上升。高血壓可以導致動脈硬化、慢性腦灌注不足和微循環障礙,誘導AD相關的病理改變。

措施建議:對中年血壓正常人群,建議定期監測血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減少鈉鹽攝入),避免情緒激動,積極預防高血壓。高血壓病人,按照醫生建議血壓控制水平,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11.直立性低血壓

推薦理由:對於直立性低血壓患者,應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分析:直立性低血壓表現為站立后收縮壓較平卧位時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患有直立性低血壓的老年人,AD發生風險增加18%。體位性的血壓下降可以導致短暫的腦灌注不足,進而導致微循環障礙,誘發AD的病理髮生。

措施建議:直立性低血壓患者要積極尋找和去除導致直立性低血壓產生和惡化的原因,如藥物作用、脫水、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增加鹽和液體攝入,加用腹帶和壓力襪等措施幫助改善血壓。必要時,可使用短效升壓葯替代治療。

12.抑鬱

推薦理由: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對已有抑鬱癥狀的患者,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分析:抑鬱是A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抑鬱可通過影響AD病理、激素、神經生長因子、海馬體積等,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23%。

措施建議:學會自我調節、合理傾訴來排解消極情緒和負性思維,建立積極的心理應對方法。抑鬱患者要積極求醫,可嘗試用正念冥想、有氧運動、心理治療等結合抗抑鬱藥物治療。

13.心房顫動

推薦理由:維持心血管系統的良好狀態,房顫患者需用藥物治療。

原因分析:房顫可以導致小動脈低灌注和毛細血管高壓狀態,引起腦灌注不足,使AD的發病風險增加63%。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治療可以使痴獃風險降低29%。

措施建議:房顫患者要積極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治療,而對於藥物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選擇上,應當遵照醫囑執行,可以適當選擇新型口服抗凝葯。

14.精神緊張

推薦理由:放鬆心情,平時避免過度緊張。

原因分析:精神緊張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升高,誘發腦內炎症、增加Aβ和tau蛋白沉積,導致海馬結構和功能損害,使AD患病風險增加約56%。

措施建議: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精神或軀體高度緊張或出現明顯焦慮癥狀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自我調適、放鬆訓練、冥想訓練、認知行為治療、音樂療法、物理或藥物治療。

15.教育

推薦理由:早年應儘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原因分析: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的學校教育能使AD發病風險降低51%,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1年,AD患病風險降低7%。提高教育水平可能通過改善個人生活方式、社會經濟水平、增加認知儲備等減少痴獃的風險。

措施建議:建議在30歲以前接受更高水平的學校教育(>6-15年),至少接受中學教育,以預防和減少晚年痴獃的發生。終身教育也被證明能夠預防痴獃。

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推薦理由:定期檢測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對於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應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同時密切監測其認知功能狀態。

原因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 mmol/L)可介導血管損傷,導致腦組織缺血,並通過促進Aβ和tau蛋白沉積,使AD患病風險增加67%。

措施建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患者,可通過服用維生素B和/或葉酸治療,將同型半胱氨酸控制在5-15 mmol/L範圍內。

17.維生素C

推薦理由:飲食攝入或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能會有幫助。

原因分析:維生素C作為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對抗氧化應激損傷導致的AD神經退行性改變。額外補充維生素C可以顯著降低16%的AD風險發生。

措施建議:建議中老年人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18.雌激素替代療法

推薦理由:對絕經後婦女,不建議應用雌激素替代療法預防AD。

原因分析:綜合多項研究,雌激素替代療法並不能降低AD風險,反而可能會加劇AD進展,特別是療程超過10年者,因此不推薦。

19.乙醯膽鹼酯酶抑製劑

推薦理由:對於認知損害的患者,不建議應用乙醯膽鹼酯酶抑製劑預防AD。

原因分析:乙醯膽鹼酯酶抑製劑雖然可以改善AD的臨床癥狀,但是12項臨床研究匯總結果發現,乙醯膽鹼酯酶抑製劑並不能降低AD的發生風險,因此不推薦。

專家組還對其他的AD風險因素做了評價,包括社會關係、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DASH飲食、MIND飲食等)、魚類攝入、非甾體類抗炎葯、骨質疏鬆症、心力衰竭、心肌梗塞、飲酒、飲茶、喝咖啡、殺蟲劑暴露、飲水中含硅過量等。雖然這些因素目前證據級別不夠高,並未作出推薦,但將來隨著AD相關危險因素和預防臨床研究不斷進展,指南推薦的相關內容和級別還會不斷變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