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恐龍蛋可能是軟蛋

  在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有顆化石標本一直沒被貼上分類標籤,它於2011年被人從南極帶回,長約28厘米,寬約18厘米,有點像泄了氣的足球。過去近十年時間裡,科學家對確認這顆化石的來歷一直沒什麼頭緒。


第一隻恐龍蛋可能是軟蛋

 

在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有顆化石標本一直沒被貼上分類標籤,它於2011年被人從南極帶回,長約28厘米,寬約18厘米,有點像泄了氣的足球。過去近十年時間裡,科學家對確認這顆化石的來歷一直沒什麼頭緒。

無獨有偶,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馬克·諾雷爾也有一個十幾年都沒解開的難題。2005年,他與同事在蒙古南部發現了一些原角龍蛋化石,這些蛋的內部有幼龍的骨骼雛形,但沒人能解釋為何蛋的邊緣有一圈神秘的白色圓環。

6月18日,《自然》上線了兩篇研究,兩個謎題就此解開,並指向一個關鍵結論:早期恐龍產下的蛋是軟的。這也解釋了為何恐龍標本中,蛋的化石尤其少——軟殼狀態下的蛋更脆弱,很難演變成化石。

茱莉亞·克拉克是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那顆“泄了氣的足球”終於有了身份,它其實是大型海底捕食者滄龍的蛋化石,來自6600萬年前。通過一系列顯微鏡觀察,他們證實標本上褶皺而脆弱的外壁實際上是爬行動物卵的分層結構。

第一隻恐龍蛋可能是軟蛋

巨型海洋捕食者滄龍的蛋化石。(圖片來源:Nature)

至於諾雷爾等人發現的化石上的白色環狀物,也恰恰是軟殼蛋的有力證明。為了解開謎題,他與同事將化石樣品浸入激光中,記錄光與樣品表面相互作用產生的變化。

研究組用到了兩組化石樣品,其一是蒙古出土的、7500年前的原角龍蛋化石,另一個是約2.15億年前的滄龍蛋化石。現代軟蛋殼的分子指紋與硬蛋殼有所不同,諾雷爾等人最終證實:兩份化石上的白色光環,其實是化石版的軟蛋殼分子指紋。

第一隻恐龍蛋可能是軟蛋

原角龍巢穴中的軟殼蛋,內有蜷曲的胚胎。(圖片來源:M. ELLISON AMNH)

滄龍存活於恐龍時代早期。先前研究指出,早期時代的恐龍下的蛋很可能就是軟的。而原角龍的蛋化石則意味著,即便在已經出現硬殼蛋的恐龍時代晚期,也有軟殼蛋的存在。

去年,萊斯特大學的研究者還發現,翼龍也會產下軟殼蛋,孵化后的翼龍寶寶可以立刻飛翔。而克拉克等人也指出,滄龍寶寶很可能在軟殼蛋產下后的幾分鐘就孵化出殼。

有研究者指出,陸地上恐龍會將軟殼蛋埋起來,這種做法可能是出於安全考慮,畢竟數噸重的成年恐龍直接孵在蛋上,蛋很容易就被破壞。也有研究者表示,這一做法可以防止蛋的水分流失。不過此舉也可能導致蛋處於較低溫度、發育得更緩慢。

這兩項研究改變了人們對恐龍成長和撫育方式的認知。里斯本技術大學古生物學家裡卡多·阿勞霍指出,諾雷爾等人的結論令人信服,其研究提醒人們,“我們對恐龍繁殖策略的多樣性知之甚少。”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412-8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77-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台,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