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與光照有關?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薛天課題組,首次描述了介導夜間異常光誘發抑鬱樣表型的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證明了是夜間不正常光線而不是節律或睡眠的紊亂造成抑鬱樣行為,並且發現了該環路的可興奮性受到晝夜節律門控調製,首次詮釋了光在白晝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緒作用的內在機理。相關成果6月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抑鬱與光照有關? |
科學家在夜間光誘導負性情緒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薛天課題組,首次描述了介導夜間異常光誘發抑鬱樣表型的神經環路結構與功能;證明了是夜間不正常光線而不是節律或睡眠的紊亂造成抑鬱樣行為,並且發現了該環路的可興奮性受到晝夜節律門控調製,首次詮釋了光在白晝和夜晚截然相反的情緒作用的內在機理。相關成果6月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光是生命的基礎,地球的生命體在晝夜交替的光線條件下進化,演進出一系列光感受和光調節的神經生理功能,除了成像視覺外,還包括生物鐘的光調節、睡眠、畏光、瞳孔光反射、褪黑素表達等一系列統稱為“非成像視覺”的生理功能。在人類千萬年的進化史中,存在有真正意義的夜間豐富的光照也不過是在工業革命后的百餘年時間,而進化還遠遠來不及讓人類適應這種人造光環境的變化。一系列公共衛生證據顯示人長時間暴露於夜間異常光線下,會產生抑鬱樣情緒和認知障礙,但是我們對其背後的神經機理知之甚少。
近期光調節情緒的神經環路研究成為熱點,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碎片化的光暗刺激,可能通過視網膜至外側韁核邊緣區的投射誘發負性情緒。但是,究竟是光線還是節律的擾動影響了情緒仍不得而知,完整的光控情緒神經環路並未被刻畫。更重要的是,白晝的光線往往正面調節人類的情緒,這種白晝和夜晚時段截然相反的光線對情緒的作用背後的原理一直是未解之謎。
為回答上述問題,薛天教授課題組構建了夜間光干擾模型,來模擬當前社會的不正常光照模式對小鼠情緒的影響。該研究首次詳細闡述了夜間光誘發負性情緒的環路基礎和節律門控機制,這些發現可以在一定程度提示夜間光干擾(城市照明或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使用)導致抑鬱等負性情緒的機理,對於人們正確認識夜間過度照明的潛在危害並探索防治手段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