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旱柳:①雄株和雄花序;②雌株和雌花序;③雌花序和雌花;④雄花序和雄花          圖片來源:張志翔


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旱柳:①雄株和雄花序;②雌株和雌花序;③雌花序和雌花;④雄花序和雄花          圖片來源:張志翔

這幾天,北京市民明顯感覺到飛絮又逐漸多了起來,現在正是今年楊柳飛絮的第二個高峰。與上一波不同的是,第二波飛絮來自於垂柳、旱柳、歐美楊以及青楊。

對於容易過敏的人群來說,“噩夢”又來了。許多人會在這個時期產生呼吸不適感,過敏性鼻炎的發生率快速升高,“都是楊柳飛絮惹的禍”人們對飛絮感到十分惱火。

然而,大家都誤會楊柳飛絮了,它們並不是引起過敏的“罪魁禍首”。

到底什麼才是過敏原?應不應該砍掉楊樹和柳樹,改種其他樹種?楊柳飛絮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中國科學報》為此專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張志翔。

改善生態環境的“大功臣”

這些年,北京風沙幾乎很少了,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背後的“大功臣”正是楊柳樹。

“‘南桉北楊’,作為北京的當家樹種,楊樹也是速生豐產樹,生長速度特別快,而且最高能長到30多米,由於防風固沙效果好,因而也是三北防護林的主栽樹種。”張志翔介紹,楊樹非常“皮實”,無論在平原地區還是許多高海拔地區,都能尋到它的身影。

因為高且枝葉繁茂,楊樹具有很好的遮陽效果,柳樹又是北京綠期最長的闊葉樹種,加上這兩個樹種特別適應這裡的土壤和氣候,楊柳樹在城區大量種植。

然而,漫天飄絮,讓很多體質敏感的人“談絮色變”,過敏反應讓人備受折磨。有人便提出應該砍掉楊柳樹,改種銀杏、槐樹等其他樹種。

對此,張志翔並不贊同。“從森林蓄積量來看,楊柳樹佔全市總蓄積的42.2%,是北京綠化不可或缺的存在。如果沒有楊樹,北京的‘綠色天際線’會下降10米,如果沒有柳樹,北京的綠色會縮減一個月。”

“若改種其他樹種,可能會使北京整個生態系統削弱,因此不能替換掉楊柳樹。我們在享受它們遮陽擋沙‘服務’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們對於生態的突出貢獻。”張志翔強調。

花粉才是過敏原

看似普通如棉花的飛絮,其實是生命的偉大傳播者。

飛絮產自於雌性楊柳樹,每年春天,經過大約一個月的孕育,楊柳樹的種子急不可待地要離開楊柳“媽媽”,毛絨絨的飛絮就托著它們,藉助風的力量,漫天飛舞,傳播繁衍著下一代。

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春季,毛白楊的白絮逐漸蓬鬆,並且變多。      圖片來源:張志翔

近年來,人們的直觀感受是楊柳飛絮一年比一年多。張志翔指出,是由於城市化快速發展使得楊柳飛絮顯得尤為突出,“城市的硬化路面比較多,楊柳絮沒有辦法著陸在土壤上固定,在飛絮爆發的時節去到農村會發現,散落在長草土壤和濕潤土壤上的飛絮不會再二次揚飛”。

每到這個季節,許多市民都會產生過敏性鼻炎,隨處可見的楊柳飛絮被認為是過敏原,這個“鍋”一背就是好多年。

“真是冤枉!楊柳絮有幾厘米長,表明光滑、乾燥、無分泌物,更無刺激,根本不會引起過敏,真正引起過敏的是花粉。”張志翔說。

那麼,為什麼總是一到楊柳飛絮爆發的時候,就伴隨著過敏情況頻發呢?

“北京有多種樹種的的花粉易導致過敏,楊柳飛絮發生的時候,正是懸鈴木、桑樹、構樹開花的時節,這三個樹種的花都是風媒花,花粉量非常大。其中的懸鈴木正是大家常說的梧桐樹,其花粉更容易致敏。”張志翔表示。

花粉細小的顆粒可以附著在眼睛、鼻子的粘膜上,刺激粘膜,引發過敏。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花粉,讓形狀明晰的楊柳飛絮成了“替罪羊”,也正是因為兩者時間重疊,因而讓許多人誤以為是楊柳飛絮造成的過敏。

目前,還有一波飛絮沒有來。按照往年的規律,北京的楊柳飛絮會從4月上旬持續到5月中旬。由於樹種及環境溫度差異,這裡面會有三個高峰期:第一次是在4月10日左右,主要是毛白楊的飛絮;第二次是在4月底到5月初;第三次是在5月中旬,飄絮樹種是歐美楊,多發生在部分山區,對城區影響較小。

物理防治,有效減少飄絮

楊柳飛絮是一種自然現象,飛絮要控制,但不是將它“消滅”。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物理防治的方式,既安全,又環保。”張志翔介紹,可以結合春季綠地灌溉來增加周邊土壤濕度,在人口密度大、飛絮強度高的區域,採用高壓噴水車、霧炮洒水車等沖刷樹冠,以衝掉果序,減少楊柳飛絮量,最大限度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從果實成熟到飛絮形成,一棵樹大概也就持續3~4天,而飛絮的高發時段出現在每天的10時至16時。張志翔建議小區物業管理可以增加澆水次數,能有效減少飛絮飄落。

此外,張志翔呼籲,北京不要再大量種植懸鈴木,不然以後危害性會越來越大。“可以科學地搭配樹種,適當減少硬化路面,增加灌木草叢,在人口密集和道路較多的地方做一些‘遮擋’,從而抑制或者減緩飛絮的飄飛。”

楊柳飛絮背了多年的「鍋」,原來過敏原是它

散落在長草土壤的飛絮不會再二次揚飛。    圖片來源:張志翔

值得注意的是,飛絮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楊柳絮里充斥著空氣,比棉花還要蓬鬆,一旦遇上明火,2秒內便會速燃,體態輕盈隨風飄遠更會加大危險。去年,南京就曾發生一起煙頭點燃楊柳絮引發火災的事件。

張志翔強調,最危險的是在汽車、摩托車、電瓶車等交通工具下面堆積的楊柳絮,“在飛絮積攢的地方,特別要避免明火,更不要亂扔煙頭,謹防點燃飛絮引發事故。”

針對當前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沒有證據表明楊柳飛絮中攜帶新冠病毒,市民不必擔憂。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台,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