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6人誤食盤古蟾蜍嘔吐 1人送醫不治

0

花蓮豐濱鄉有6名民眾誤食蟾蜍食品中毒,其中1名民眾送醫不治,採樣物種確定為誤食盤古蟾蜍,並驗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具有毒性食用過量恐會致死。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花蓮縣衛生局本月初接獲花蓮慈濟醫院通報,豐濱鄉有6名民眾誤食蟾蜍食品中毒,其中1名民眾送醫不治,其他5人均已康復出院,採樣物種確定為誤食盤古蟾蜍,並驗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衛生局提醒,蟾蜍有毒性,誤食人體會心律不整、四肢麻痺及嘔吐等,嚴重恐致死,食用時要特別留意別誤食。

花蓮6人誤食盤古蟾蜍嘔吐 1人送醫不治
花蓮豐濱鄉有6名民眾誤食蟾蜍食品中毒,其中1名民眾送醫不治,採樣物種確定為誤食盤古蟾蜍,並驗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具有毒性食用過量恐會致死。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花蓮縣衛生局本月初接獲花蓮慈濟醫院通報,豐濱鄉有6名民眾誤食蟾蜍食品中毒,其中1名民眾送醫不治,其他5人均已康復出院,採樣物種確定為誤食盤古蟾蜍,並驗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衛生局提醒,蟾蜍有毒性,誤食人體會心律不整、四肢麻痺及嘔吐等,嚴重恐致死,食用時要特別留意別誤食。

本月初6名民眾將蟾蜍誤認為青蛙捕捉食用,吃下肚後1至4小時陸續發生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名民眾到院急救後不治,其餘5名民眾經治療已康復出院。衛生局至民眾住處採集檢體,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物種鑑定結果確認為盤古蟾蜍,並檢出蟾蜍毒色胺成份。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台灣常見蟾蜍有盤古蟾蜍、黑框蟾蜍等,蟾蜍毒素屬於一種強心配醣體,具心臟毒性,常存於卵、皮膚及腮腺,誤食會引發心律不整等症狀。

朱家祥指出,一般造成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包括細菌性、病毒性、化學物質及天然毒物,不過盤古蟾蜍毒性屬於神經毒,主要透過耳後腺體及疣分泌毒液,若只吃一隻可能影響不大,但一次吃多隻恐會中毒,如不確認野生食材是否可食,應洽專家學者,勿自行採集食用,以避免憾事發生。

花蓮6人誤食盤古蟾蜍嘔吐 1人送醫不治
花蓮縣衛生局採集檢體,送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檢驗,物種鑑定結果確認為盤古蟾蜍,並檢出蟾蜍毒色胺成份。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