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口訣…為何變泡妞心法?衛教專家搞砸一件事
「沖脫泡蓋送」五字訣明明用來處理燙傷,為何變成泡妞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巡刷清倒」、「叫叫CBA」、「沖脫泡蓋送」!公家機關宣導衛教資訊頻出招,不少採口號式洗腦宣傳,有些口號好記易懂。
資深衛政人員認為「一字訣」中以預防腸病毒洗手口訣「溼搓沖捧擦」最好記,不少人從小聽到大也洗到大,有些則讓人覺得牽強、難以連結,有的甚至改口訣順序,反擾亂民眾記憶,有些口訣到最後只被人記得「能泡妞」。為何情況會變得如此?
●口訣琅琅上口 把握一字訣
桃園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人員和志工認為,宣導口訣「越簡潔扼要越好記」,像預防登革熱「巡、倒、清、刷」4步驟就是精簡明瞭的經典口訣,配合實地防疫示範,民眾要忘不容易。
一字口訣中以預防腸病毒洗手口訣「溼、搓、沖、捧、擦」最好記,不少人從小聽到大,也從小洗到大,很多人都能琅琅上口;不少校園、公家機關洗手台都有張貼洗手口訣示範圖示,邊洗手邊照著做,逐漸養成洗手SOP。
也有不少口訣為多字訣,較為複雜繞口,像預防食品中毒5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有衛教志工認為5項太多,又沒什麼連結性,實在不好記。不過,第一線防疫人員提到,抗肺結核4要訣「咳三周、快驗痰、勤服藥、全都治」連結度較強,所以志工在推行上不覺得難。
●燙傷5步驟 你記得嗎?
日前有女童被滾燙豆漿燙傷,身體大面積2到3度燙傷,傳出女童親友第一時間用米酒替女童降溫,可能增加後續治療難度。其實燙傷5步驟口訣是宣導已久的「沖、脫、泡、蓋、送」,雖然多數人清楚這口訣,但兒童燙傷基金會最近公布一份調查,不少家長對口訣細節不求甚解,動作並不確實。7成多家長不知道沖水時間最好15至30分鐘,也有逾3成家長不知道燒燙傷傷口應用乾淨的布巾蓋住,認知不清可能會讓即時處置效果大打折扣。
專門協助顏損及燒傷者重建的陽光基金會指出,「沖」是先用冷水小力地沖傷口20到30分鐘,同時打119;「脫」是輕脫掉傷口上的衣褲,脫不下來不勉強;「泡」是冷水泡20到30分鐘就好,若碰到化學藥劑,不可以泡水;「蓋」是蓋上乾淨的紗布、衣服或毛巾在傷口上,最後則是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就能讓傷害降到最低。
●沖脫泡蓋送,連失戀也適用?
燙傷5步驟口訣「沖脫泡蓋送」廣為人知,多年來也被賦予過不同的有趣解讀。過去網路曾流傳一篇夜店撿屍文,就是把撿屍體行徑KUSO成夜店送行者,將「沖脫泡蓋送」順序更改,搞笑列出撿屍五部曲為「送脫沖泡蓋」。
「沖脫泡蓋送」也適用男女互動,無論是把妹、失戀都可以套用;有網友說若男生失戀時也有5步驟,「沖」要沖個冷水澡冷靜、「脫」去男子漢面具低頭、再不行就去泡個新妞、「蓋」則是要掩蓋過去甜蜜回憶,轉化為缺點,最後「送」就是將前女友照片物品全都送到九霄雲外,否則被新女友發現,又得再來一次沖脫泡蓋送了。
●口訣太簡化、變來變去 搞到錯亂
至於心肺復甦術CPR急救法早年宣導口訣為「叫叫ABC」,許多人早深植於心。但因應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 CPR 與 ECC 準則提要提要,認為CPR是強調對突發性心臟停止病患提供及早胸部按壓必要性,也考量一般施救者較不願對旁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可以胸部按壓進行急救,中央因此在2011年公告新版本「民眾版心肺復甦術參考指引摘要表」,將原本操作流程「叫叫ABC」改為「叫叫CABD」,但仍讓不少人覺得錯亂。
現行「叫叫CABD」為1叫確認患者反應、2叫求救、C為胸部體外按壓、A為暢通呼吸道、B為人工呼吸、D為AED電擊,有宣傳志工認為「勉強好記,但仍覺得6個口訣好多」,也有人認為宣傳口訣「最重要的是口訣不要一直改,會錯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