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基因檢測示意圖。圖/ingimage目前台灣醫療院所專門為癌症開設的遺傳諮詢服務較少見,大多需要經過醫師轉介,或視醫師個人是否包含此類專業能力。建議有意進行遺傳諮詢的民眾,先向自己的醫師評估自身情況,若有需要再進行轉介。
基因檢測示意圖。圖/ingimage目前台灣醫療院所專門為癌症開設的遺傳諮詢服務較少見,大多需要經過醫師轉介,或視醫師個人是否包含此類專業能力。建議有意進行遺傳諮詢的民眾,先向自己的醫師評估自身情況,若有需要再進行轉介。
▲過年期間年菜、乾貨注意癌症因子就在身邊,營養師許嘉芸提醒民眾力行防癌心生活,多吃新鮮蔬果保健康。(圖/NOW健康製作)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全癌基因檢測專家會議,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指出,盡早做NGS可減少不必要的藥物資源浪費及試藥過程。記者葉信菉/攝影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指出,雖然這幾年精準檢測愈來愈夯,對於轉移性癌症病患是一線生機,不過許多細節內容需謹慎討論,原因除了目前是由病患自費篩檢外,檢驗基因的項目數量、實驗室品質、報告內容等都需要規範。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全癌基因檢測專家會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認為,病患檢測的報告進入病歷中,無論是臨床治療或研究使用,本來就受到保護。記者葉信菉/攝影癌症進入精準醫療年代,基因檢測會是所有癌症病患治療方向的明燈嗎?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認為,各癌症的生物特性不同,需視癌症有無驅動基因而定,品質把關上,需要有檢測準確度的資訊、即偽陽性及偽陰性,國家應成立檢測標準,協助病友把關。在NGS(次世代定序)即將納入健保給付時,建議健保署建立模式,進行試辦計畫,並蒐集病人治療結果比對。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全癌基因檢測專家會議,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梁逸歆解釋,現有的單一基因檢測,患者得依照基因突變發生率高低來依序檢測,層層檢驗可能面臨檢體不足、再侵入性採檢風險,延誤治療時機。記者葉信菉/攝影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癌症精準治療前的重要檢測方式,不過到底一次要驗多少基因、驗哪些基因,都牽涉到經費問題。
NGS檢測動輒數萬元,到底值不值得?現有檢測不是比較省嗎?健保都沒錢了,為什麼還要給付NGS?
台北市衛生局發現,台北市108年十大死因統計其中慢性疾病囊括7項,死亡人數為1萬1,349人(占63%),其中惡性腫瘤連續48年位居首位。台北市107年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有289.56人,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應維持健康生活,包含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時量測腰圍與體重等,遠離慢性病威脅。
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檢測動輒數萬元,到底值不值得?現有檢測不是比較省嗎?健保都沒錢了,為什麼還要給付NGS?
▲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公布罹癌消息令人震驚,目前已切除腫瘤接受治療中。(圖/擷取自坂本龍一臉書)
圖/常春月刊提供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到未來的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 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 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 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 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以油漱口》目前最常用的油是椰子油,而做法是將一大匙(tablespoon)油放入口腔,然後用漱口的方式在齒縫間沖刷,持續約20分鐘後,將油吐掉,然後用清水漱口。 圖/ingimage我在2016-10-17發表口腔細菌,大腸癌,胰腺癌,然後又在2018-6-11發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都是在報導最新的研究發現口腔裡的一些壞菌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和胰腺癌。讀者Lance Wang 2020-1-8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