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卵巢癌容易復發,如何延緩疾病復發是治療的一大課題。圖/123RF● 無聲殺手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 追蹤具有BRCA基因突變且化療病患,接受精準治療延緩復發時間● 具BRCA基因突變病患,其姊妹、子女應定期檢測,及早發現並治療
卵巢癌容易復發,如何延緩疾病復發是治療的一大課題。圖/123RF● 無聲殺手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 追蹤具有BRCA基因突變且化療病患,接受精準治療延緩復發時間● 具BRCA基因突變病患,其姊妹、子女應定期檢測,及早發現並治療
子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癌症,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前10名,衛福部新營醫院表示,目前有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簡稱HPV疫苗)可供施打,保護力約10年,是預防子宮頸癌一大利器。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下降,國健署分析,與14年前推動的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有關。 圖/ingimage衛福部國健署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2018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前一年增加4447人。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下降,國健署分析,與14年前推動的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有關。
▲女子以為是私密處痘痘狂摳半年,結果竟變癌症。(示意圖/記者田暐瑋攝)
癌症的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彰化秀傳醫院自2017年開始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藉由調整劑量,達到縮短療程目的,收到很好成效。另外,秀傳癌症醫院也持續秉持從「心」出發的精神,不僅為癌症病友提供生理上的治療、追蹤,更重要的是心理關懷,讓醫院成為病友抗癌的重要堡壘。
男童接種疫苗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台灣每年新增1500多名子宮頸癌患者,造成不少家庭悲劇,如何在十年後大幅減少罹癌人數,甚至只剩40人?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男女均納入公費HPV疫苗施打對象,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婦產部主任曾志仁說,「這是一條該走的路。」
40歲的王小姐有卵巢良性瘤開刀史,也有定期追蹤,後來陸續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有次用盡全力卻只能擠出細如竹筷的糞便,就醫發現是卵巢癌末期,癌細胞侵犯直腸才導致腸胃不適。現在她將希望放在基因檢測,若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就能使用今年11月健保甫開始給付的晚期卵巢癌第一線治療藥物。
我們都知道癌症的發生近年來逐漸升高,國內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人數已經超過 10 萬了。我們靜下來想想,如果突變是單純隨機發生的話,那麼為什麼現今的運氣比百年前差?是不是因為我們忽略了不明顯的環境因素?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圖文/鏡週刊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中國大陸有名奇女子蓋依林宣揚戒色與女德,在短時間有了信徒,便以「活佛」的姿態教授「戒淫戒色」祕訣,甚至賣起原味內褲,宣稱可以治療婦科疾病。但是,主張「清心寡欲」的蓋依林,過去竟曾有過429名砲友、染過2次性病、還墮胎6次,反差之大讓人嘖嘖稱奇。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傳染病的世界史》,作者石 弘之】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二十,起因於性交流所傳染的病毒。香菸引發的癌症死亡人口約占百分之二十二,所以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 圖/ingimage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今天發表紅外線蠟吸附動力學影像數位技術(iR-WPK),只要6到15分鐘,就可以從病理組織切片及細胞樣品上變異的醣衣辨識癌細胞,可用來檢測結腸癌、乳癌、胃癌、口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前列腺癌、皮膚癌、神經內分泌瘤及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等10種癌症。即便是從良性到惡性之間的過渡階段,也就是癌前病變,也可檢測出來。這項技術已獲得我國和日本、美國及歐盟等多國專利。
癌症已為多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但定期檢查有助早期發現病變並治療。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研究數據顯示,四項癌症篩檢服務可降低乳癌、大腸癌、口將癌及子宮頸癌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