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面臨「滅村」 學者:光地方創生不夠
台東市富豐社區阿美族石山部落,利用稻草自然素材,讓部落文創再生有成。 記者尤聰光/攝影
台東縣面臨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少子化等危機,部分村落恐遭「自然滅村」,對此,台東縣政府構思推動地方創生,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鼓勵年輕人生育。學者認為,光地方創生是不夠的,建議縣府及各鄉鎮做好資源盤點,公告開放各界運用,想投資的人就會進來。
隨著人口老化、人口往都會集中、出生率減少,國發會去年年底標示出,全台有134個鄉鎮區有地方消滅危機,這134鄉鎮,台東占13個。民國98年台東縣人口23萬2497人,107年人口降為21萬8919人,近10年,台東人口平均一年減少1300人。
台東縣議長吳秀華說,台東縣除台東市、綠島及東河鄉外,其他13個鄉鎮都可能面臨滅村危機。她建議縣府運用地方創生發展經濟,鼓勵企業來投資,導入新科技,運用地方特色,創造台東的品牌,活絡經濟,吸引人才回流。
台東縣政府表示,已規畫在池上、關山、鹿野、大武、太麻里等鄉鎮推動地方創生,發展地方特色舊產,創造就業機會,盼留住在地青年,進而激勵年輕人生育。
台東大學公事學系教授李玉芬表示,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少子化是社會的趨勢,時代改變了,謀生方式也跟著改變,人口從農村往都會區流動很正常,這種人口遷移,若用「滅村」言過其實。
她表示,政府若只想靠地方創生來穩定甚至增加人口,這不可能做到,人口改變因素太多,建議從縣府到各鄉鎮應盤點各自資源,人力、土地等,想投資的人就會進來。
台東有幾個社區推動創生有成,台東市阿美族石山部落將稻草搓揉製成日本御守,獲日本人青睞,成部落新興產業;太麻里鄉新香蘭排灣族拉勞蘭部落成立小米工坊,利用小米及紅藜研發多樣附加產品有成,兩部落藉地方創生止住人口外移,但生育率未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