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莫名手抖到懷疑人生 秀傳「醫薩刀」妙治震顫

有位30多歲的竹科工程師正對著客戶簡報,信心滿滿、手持雷射筆的他,努力想在螢幕上標出重點,然而右手卻不聽使喚的顫抖,且無法控制,眼見雷射紅點在螢幕上跑來跑去,不僅讓在場的長官與客戶無奈分心,連他也好尷尬。經過彰化秀傳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所幸經由「醫薩刀」的治療,總算改善症狀。

有位30多歲的竹科工程師正對著客戶簡報,信心滿滿、手持雷射筆的他,努力想在螢幕上標出重點,然而右手卻不聽使喚的顫抖,且無法控制,眼見雷射紅點在螢幕上跑來跑去,不僅讓在場的長官與客戶無奈分心,連他也好尷尬。經過彰化秀傳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原發性顫抖症」,所幸經由「醫薩刀」的治療,總算改善症狀。

「原發性顫抖症」盛行率約1%到3%,除了上述手抖狀況外,也有患者是腳顫抖,或者聲音顫抖,患者產生非自主但節律性的震顫,病況嚴重者其生活將受到很大影響。「原發性顫抖症」目前致病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基因問題,導致腦部病變,一般在40歲以上的民眾較容易罹患此症,且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

工程師莫名手抖到懷疑人生 秀傳「醫薩刀」妙治震顫
原廠的儀器照片 圖/秀傳醫院 提供

秀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維傑解釋,「原發性顫抖症」主要是小腦到視丘的神經傳遞訊號太強,一般來說,神經訊號有分啟動和靜止的動作,這兩個動作平常協調完美,但對於「原發性顫抖症」患者來說,給的啟動訊號太多,進而發病。

工程師莫名手抖到懷疑人生 秀傳「醫薩刀」妙治震顫
手抖個案治療術前抖動、術後立即改善的小黑板照片 圖/秀傳醫院 提供

「原發性顫抖症」初期病況較不嚴重時,會用心律錠、抗焦慮、肌肉鬆弛的藥物,有助緩解症狀,但通常吃一到兩年,效果就開始下降,另外,除了氣喘患者不能吃心律錠;肌肉鬆弛藥物也容易造成沒精神。

張維傑表示,早期許多患者選擇「高頻熱凝療法」手術,將視丘的腹中間核進行破壞,中斷多餘的神經訊號。此手術是在頭顱鑽洞,置放電針後,進行燒灼,若定位精準,治療效果很好,但定位若有偏差,會產生很大的併發症,比如出血、偏癱甚至中風,就操作上來說,對醫師的壓力相當大。

工程師莫名手抖到懷疑人生 秀傳「醫薩刀」妙治震顫
手術過程張醫師評估患者症狀改善照片 圖/秀傳醫院 提供

患者也可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透過植入電極產生電流,控制腦內不正常的神經訊號,此手術為可逆式的反應,而非直接燒灼破壞,但同樣會有出血與準確度的問題,此外,電池裝在身上,偶爾會擔心沒電,或者感染問題,容易造成生活品質受影響。

秀傳醫院於2017年首度引進「超音波腦神經治療儀」(ExAblate),又名「醫薩刀」,「醫」是代表先進科技的醫療儀器和技術;「薩」是代表有如菩薩般悲天憫人,為有顫抖症狀的患者帶來一個全新,安全的治療方式;「刀」則是如利刃般能迅速斬除症狀,治療後效果立見。

張維傑指出,「醫薩刀」手術的全名為「經顱磁振導航超音波聚焦手術」,相較於傳統療法,患者不須開腦,大幅降低感染及出血風險,「醫薩刀」治療是利用搭載1024個超音波射源的聚焦式超音波頭盔,針對不同病症在基底核內不同核,進行超音波聚焦燒灼手術。

張維傑舉例,「醫薩刀」手術的概念就好比小時候玩放大鏡,聚焦太陽光後產生熱能,讓一個點燒起來,只是「醫薩刀」的能量來源是超音波。患者藉由磁核共振(MRI)找到待治療靶點的定位,接著用超音波穿過頭骨,將熱能集中到視丘的核,進行燒灼,由於靶點定位精準,加上用超音波治療,不需要開腦,既能維持頭骨完整性,也大大減少副作用。

張維傑表示,「醫薩刀」手術治療時間約90分鐘,最重要的環節是讓病人躺在檢查床上,進行靶點定位,約需一個多小時,之後會給予低能量的測試,並不會造成腦損傷,但有刺激效果,最後則花30到40秒時間,給予超音波能量,重複三次,改善震顫的效果立竿見影。

不過,張維傑強調,並非每位「原發性顫抖症」患者都適合用「醫薩刀」治療,仍要評估本身生理條件,對於頭骨骨質較疏鬆的患者,腦中軟的海綿骨太多,超音波打不進去,因此,秀傳醫院過去兩年多雖評估過500位患者,但僅累計75位「醫薩刀」的患者,但成果仍是相當卓越。

張維傑指出,目前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僅同意用「醫薩刀」手術治療「原發性顫抖症」,預計今年底前會將顫抖型為主的巴金森氏症,納入可治療的範圍。建議平常出現顫抖的患者,應到院進行評估,畢竟越早治療,對生活品質改善也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