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又來! 「典型梅雨鋒面」恐挾帶致災豪雨
梅雨鋒面來襲!氣象專家指出,影響台灣的還是近年少見的「典型梅雨鋒面」,容易出現持續性豪大雨,影響約持續到周末。上次台灣遭遇「典型梅雨鋒面」已是2017年,造成各地積淹水和800萬農損。不過為何「典型梅雨鋒面」近年出現頻率下降,原來也是暖化惹的禍。
梅雨鋒面來襲!氣象專家指出,影響台灣的還是近年少見的「典型梅雨鋒面」,容易出現持續性豪大雨,影響約持續到周末。上次台灣遭遇「典型梅雨鋒面」已是2017年,造成各地積淹水和800萬農損。不過為何「典型梅雨鋒面」近年出現頻率下降,原來也是暖化惹的禍。
吊車將軟管吊起,兩名人員負責對準卡榫,左搖又擺好不容易接上抽水機。
一大早就這麼費勁,因為氣象局已對全台15縣市發布大雨特報,水利局、區公所、廠商人員通通就定位,不敢鬆懈。
記者李頂立:「我們現在所在位置是土城主要道路金城路,可以看到後方的黃色機組就是移動式的抽水機,為的就是怕強降雨發生時,旁邊溝渠水位會暴漲,因此現在正在啟動,先把部分水往側溝排出去。」
新北市水利局股長吳昭穎:「強降雨的時候這邊溝渠的水會漲起來,所以說那我們移動式(抽水機)會把我們的水排放到其他側溝,降低這邊水位避免積淹水的發生。」
汛期來臨,各縣市水利單位趕緊在各個防汛熱點預佈大型移動式抽水機。經濟部水利署盤點,至19日已有1057部架設到位,還有369部可機動調度。
新北市水利局股長吳昭穎:「這個部分是我們水利局來這邊架設,然後在汛期的時候交給(地方)公所,在大雨發生時就由他們來這邊操作。」
記者李頂立:「梅雨季來臨,民眾最關心的還是到底什麼時候會出現大雨或是強降雨狀況,因此災防中心也運用雷達回波開發出一套系統,像在畫面上看到的就是梅雨鋒面每10分鐘移動的軌跡,藉此也來預估從現在到未來一個半小時的雨量狀況。」
災防中心氣象組組長于宜強:「過去30分鐘到未來90分鐘各地方降雨的強度變化,估計之後我們就會了解未來一個小時發生大雨的區域,然後我們就會用表列的方式讓大家了解。」
氣象專家指出,鋒面在台灣地區滯留,且伴隨較強的西南風和西南氣流,這是容易造成持續性豪大雨的「典型梅雨鋒面」,從19日起各地易出現不穩定的劇烈天氣,影響可能持續一周。
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第一波的梅雨鋒面降雨只是它的前奏,比較強的降雨時間點會比較容易出現在5月22日到24日左右這段時間。」
災防中心氣象組組長于宜強:「在21日以後,在大氣上面我們看到西南季風,有一個很明顯增強的情形,台灣中南部山區的降雨就會變更明顯,時間也會比較長。」
典型梅雨鋒面,降雨密度高強度強,容易有致災風險,回推台灣上一次出現典型梅雨鋒面,已是2017年6月份,當時各地出現淹水、部分道路坍方,5天內共排洪9500萬公噸,等同半座石門水庫,農損達到800萬元,但為何典型梅雨鋒面時隔三年才出現?專家推估,可能和氣候暖化有關。
天氣風險公司總監賈新興:「北邊冷高壓跟南邊太平洋高壓勢均力敵,然後徘徊在台灣附近持續一段時間大概3到5天左右,這個叫作典型的梅雨鋒面,但是隨著整個氣候暖化,北邊冷空氣慢慢越來越不明顯,造成這種滯留型或典型的梅雨鋒面出現機會慢慢越來越少。」
台灣對梅雨來臨,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雖擔心豪雨釀災,卻也需要梅雨帶來的豐沛水資源,當未來典型梅雨鋒面隨著暖化減少,我們也該好好思索,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氣候異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