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0

【大紀元2020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台灣台北報導)每到過年,你都是怎麼感受到年味的呢?當街道掛起大紅燈籠、貼上紅色春聯時,還是鞭炮聲爭相響起、煙火綻放時,亦或是商鋪開始賣上堆積如山的年貨、家人盤算著採辦南北貨時?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22/n11812026.htm

【大紀元2020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紫馨台灣台北報導)每到過年,你都是怎麼感受到年味的呢?當街道掛起大紅燈籠、貼上紅色春聯時,還是鞭炮聲爭相響起、煙火綻放時,亦或是商鋪開始賣上堆積如山的年貨、家人盤算著採辦南北貨時?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只要是年節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迪化街尋覓得到。(許基東/大紀元)

在台北這條年貨大街——迪化街,充滿濃濃新春氣息。一袋又一袋的乾貨、一堆又一堆的糖果,沿街的叫賣聲,都讓年味越發濃郁。

每當年節來臨,這裡總是摩肩擦踵、人潮絡繹不絕,民眾除了去採買年貨外,還有不少人是去感受年味的。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只要是年節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迪化街尋覓得到。(許基東/大紀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只要是年節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迪化街尋覓得到。(許基東/大紀元)

有故事的百年老街

一向以辦年貨聞名全台、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指的是台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就空間位置來看,迪化街是大稻埕(及今大同區)的一部分。

距今169年前的清咸豐元年(1851年),大稻埕地區開始出現商業活動,艋舺地區的泉州同安人在此開設商店,形成「中街」。隨著一旁淡水河的碼頭貿易逐漸興起,直到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遂成為當時台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台灣人過年必備的乾貨。 (廖蔚尹/大紀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台灣人過年必備的乾貨。 (廖蔚尹/大紀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迪化街販賣著許多南北貨。(廖蔚尹/大紀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過年過節時也少不了的烏魚子。(廖蔚尹/大紀元)

從清朝末年到日本時代,以茶葉、布料與南北雜貨為主的貿易,帶動該地區蓬勃的商業發展。民國時期,此地仍舊是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直至今日。

作為大稻埕最早的市街,迪化街南北貨、中藥和布匹這三大行業的批發集散,成就其台北市現存最完整、並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只要走進迪化街,彷若走進歷史的長廊,它勾勒出台灣早期商業發達史的初貌。

迪化街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則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台灣商街的典型。今日許多商家則保留「大正時期」的巴洛克式裝飾的建築樣貌。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只要一走進迪化街,就彷若走進歷史的長廊。(廖蔚尹/大紀元)

迪化街的興衰流變

有興盛時期,當然也會有沒落的時候,迪化街依舊保有著台北最原始、最初的模樣。民國以後的迪化街又是如何沒落,又是如何再次興盛的?

#大型量販店興起:一直到50年代以前,有著「台灣華爾街」之稱的大稻埕,在南北貨商行面臨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政府成立福利中心與大型量販店興起,這對迪化街造成很大的打擊

#發展重心轉移:隨著時間的推移,台北市漸漸往東區發展,而公部門的投資與建設,也都優先考量東區,發展就呈現了停止不動的狀況。相較於興盛時期的大稻埕,原本有1千多家的南北雜店,也剩不到幾百家,迪化街便慢慢的從絢爛轉變成平淡。

#廢存爭議:1973年,因應時代所趨,迪化街大部分地主與台北市政府開始研擬迪化商圈的都市更新計畫,提議將原本的路面寬度由7.8公尺擴建至20公尺寬,以改善迪化街道路擁擠、秩序煩亂的狀況,希望可以藉由道路拓寬帶來更多的人潮與車潮。

然而,此提案一推出,便開啟了一連串古蹟保存的紛爭。自清末一路演變,迪化街是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的批發貨集散地,展現出台灣商業發達史的最初風貌,佇立在街道兩旁的歷史建築物更是發展的見證。

如果提案通過,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會因此消失,所以有不少團體發起「我愛迪化街」保存運動搶救大稻埕傳統聚落。

#年貨大街計畫:經過廢存爭議後,1996年開始,台北市政府與小部分街道重整修復的迪化街,於過年前半個月舉辦全台灣首創的「年貨大街」活動。

該年貨大街以迪化街的古街風景,與台灣人過年必備的南北貨、伴手禮、食品、中藥食材、零食為號召,將本來是中盤商性質的迪化街,轉換成一般消費者都可來的門市。

而此計畫極為成功,不但引起話題與媒體關注,也將年貨大街企劃範圍,從迪化商圈擴展到後車站,寧夏夜市,華陰街等六大商圈。也因為迪化街的古蹟保存計畫帶來的商機,讓本來逐漸沒落的迪化街稍稍復甦。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大稻埕年貨大街。(許基東/大紀元)

年貨大街 華麗轉身

2004年之後,台灣傳統產業的回溫,也讓古老的迪化街商業恢復到一定規模。而每年以迪化街為主的「年貨大街活動」,據估計,參訪旅客超過100萬人次,交易金額則達9千萬美金。其中光是短短的800公尺迪化街街道,15天之內就湧入了數十萬人潮。總體來說,大稻埕是北台灣可眼觀的古蹟,品嘗古早味街道,感受台灣傳統與新生的好地方。

如今,每逢年前,迪化街便化身成年貨大街,舉凡過年所用到的燈籠、春聯紅包,還是過年必備的瓜子、零嘴、糕餅、糖果等,只要是年節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迪化街尋覓得到,因此這裡除了是辦年貨的首選,更是許多觀光客想要來感受台灣年味的地方。◇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蜜餞果乾。(廖蔚尹/大紀元)
貿易港埠 百年流變 年貨大街感受年味兒
只要是年節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迪化街尋覓得到。(許基東/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悅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