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第一屆「空山祭」將登場 藝術品進駐虎形山

0

台南市文化局近年陸續將藝術引進村落裡,帶動地方的觀光,之前鹽水月津港、安平漁光島等都有不錯的成果,這一次則把藝術帶進偏遠的龍崎區,本月21日第一次的「龍崎光節─空山祭」登場,展出從寓言故事《空空的山》發想出、在地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完成的9件創作,展場則是當地的虎形山,邀請民眾一起來逛逛。

台南市文化局近年陸續將藝術引進村落裡,帶動地方的觀光,之前鹽水月津港、安平漁光島等都有不錯的成果,這一次則把藝術帶進偏遠的龍崎區,本月21日第一次的「龍崎光節─空山祭」登場,展出從寓言故事《空空的山》發想出、在地藝術家與居民共同完成的9件創作,展場則是當地的虎形山,邀請民眾一起來逛逛。

展期21日起,到明年2月2日,只有1月11日休展。

文化局指出,為何以「空山」命名呢?此源自於藝術家對都市化的反思,藝術家進入龍崎後體認現代社會對人口流失村落的想像極為扁平,人們常將「鄉村」視為「空無人煙」、甚至「空洞貧乏」。而龍崎區作為台南市人口數最少,且高齡老化嚴重的行政區,雖確實有人口外移、部分產業趨於停滯的現象,且在幾年前曾因其位處偏遠而被選為垃圾掩埋場預定地,然深入了解後,會發現龍崎實則具有國際級珍貴的地質環境、保留完整的竹林生態、極具在地特色的竹工藝產業等,甚至,因多年來對抗垃圾掩埋場而更加強韌的人際關係網絡,都是龍崎區極為重要且特殊的文化底蘊及人文特色。

故本展覽表面運用「空山」此衝擊性字眼呈現人們對偏鄉的刻板印象,實則希望透過藝術手法串連,讓龍崎深厚的文化底蘊及豐富的自然生態在展區內處處「可見」,使觀展者在「空空的山」中看見「滿滿的生命」,讓秘境開境,空山不空。

此次空山祭所有作品發想皆源自於本次展覽的動畫寓言故事—《空空的山》。此動畫故事述說主角「光蟲」由都市出發,飛入龍崎,初始映入眼前的雖是一片陌生荒寂的空山,然光蟲懷抱好奇繼續前行,與旅途中認識夥伴並共同克服危機,最後共生於這塊土地,以寓言的方式呈現展覽的主題及意念。故此,文化局特於「望龍吊橋」旁設置服務台,提供光蟲小燈籠供觀展民眾領取,由光蟲陪伴走入空山,欣賞這趟奇異旅程,觀展後請記得將光蟲小燈籠歸還,讓光蟲陪伴其他遊客繼續探訪秘境。

本次展覽作品共9件,其中2件為入口意象作品,一為由在地竹藝師張永旺打造的《竹苗》拱門,另一則是藝術家與在地學童共創的《龍崎之想像生物》;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共7件,分別是《流光橋》、《勞作》、《團結織網》、《月夜》、《寧靜‧秘境》、《烏雲來了》及《共生》。

其中作品《流光橋》位於虎形山公園的入口「望龍吊橋」。橋,是道路也是門,作者高德亮以流動的光線勾勒空山入口,引領觀眾進入空山世界;作品《團結織網》由「廢青不廢」楊芳宜等藝術家與在地牛埔里、崎頂里居民共創,利用廢棄塑膠回收資源,編織一圈圈形狀各異、堅固美麗的蜘蛛網,巨大織網沿著山路蔓延,不僅為觀者帶來視覺震撼,也隱含著在地居民團結的社群意識。

作品《烏雲來了》及作品《共生》為故事的轉折點及最終章,《烏雲來了》散落著由藝術家廖昭豪以紙漿打造出的紐澤西式護欄,點出人類製造各種不利回收且佔據、破壞環境的人造物,而藝術家辛綺利用回收物聚集光源所製作的光蟲們,則象徵著「對抗」及對自然的「守護」,呈現二元對立的衝突與張力;《共生》則是故事的終章,藝術家辛綺安排光蟲及其夥伴圍繞著竹材裝置所象徵的營火,慶祝生命共生價值觀最終獲勝,以此象徵著團結共存的概念。

除上述作品外,展覽活動期間亦安排藝術家創作座談、虎形山自然生態導覽、手作工作坊及崎聚市集等,以上活動詳細資訊請參見活動臉書官方粉絲團。另特別提醒,虎形山公園因其山勢如猛虎雄踞故獲此名,此次展覽作品散落於園內各處,參觀路線行經連綿樓梯及陡斜步道,故請遊客務必衡量並注意自身安全及身體狀況。

台南第一屆「空山祭」將登場 藝術品進駐虎形山
「龍崎光節─空山祭」展出作品之一,參觀者如果穿著白色衣物觀賞作品5號《寧靜‧秘境》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創作者是辛綺。圖/文化局提供
台南第一屆「空山祭」將登場 藝術品進駐虎形山
「龍崎光節─空山祭」展出作品之一《勞作》,創作團隊是大橋頭藝術工作室。圖/文化局提供
台南第一屆「空山祭」將登場 藝術品進駐虎形山
「龍崎光節─空山祭」入口意象《龍崎之想像生物》由藝術家帶領在地學童共創。圖/文化局提供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