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男為生子圓夢中斷治療 未見孩子出生就過世

0

一名30多歲癌友一直夢想結婚生子,擔心病情耽擱心願,癌症治療到一段落便不再回診,妻子懷孕後才驚覺癌症復發,隨後他進安寧病房、太太則在產房待產,未等孩子出生就過世。

一名30多歲癌友一直夢想結婚生子,擔心病情耽擱心願,癌症治療到一段落便不再回診,妻子懷孕後才驚覺癌症復發,隨後他進安寧病房、太太則在產房待產,未等孩子出生就過世。

亞太心理腫瘤交流基金會董事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今天在亞太心理腫瘤交流基金會活動中分享此案例。

方俊凱說,早年醫療技術不發達,罹患癌症幾乎等於絕症,治療方式相當少,患者確診後只能無助等待死亡來臨,但如今醫療已相當進步,仍然有許多年輕人擔心萬一身邊親友知道他罹癌,會不讓他完成夢想,因此刻意隱藏或忽略病情;另外也有一種患者是歷經一系列癌症治療,認為治療過程太恐怖,寧願不回診追蹤,當作沒這件事。

他形容,患者從確定罹癌到開始治療,就像被要求去參加一場未知的考試,在看到考卷前完全不知道考題是什麼,也不知道能不能順利過關,往往會陷入焦慮、憂鬱、失志的心理狀態,這種心境非常人所能想像,這時「心理腫瘤學」專家介入相當關鍵。

方俊凱指出,許多研究都顯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癌症息息相關,不僅罹患癌症會影響患者心情,情緒好壞也會影響罹癌風險及預後;面對罹癌者,親朋好友總會鼓勵他「看開點」、「按照醫師說的治療就好,別想太多」,但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究竟有誰能真的做到。

方俊凱說,為了讓癌症患者心情穩定、走出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及早介入輔導及治療已逐漸成為世界潮流。

根據統計,早年癌症患者多達一半以上會出現焦慮、憂鬱、失志等症候群,台灣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10倍,但10多年前推動心理輔導相關服務後,已明顯降低。

除了輔導癌症患者,方俊凱創立的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近年也針對全台3000多名腫瘤科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傳授告知病情的藝術,學習同理患者心理衝擊,避免患者在得知罹癌後無法接受,選擇走上自我了斷、逃避等路,也盼政府重視罹癌患者、甚至是癌症治療成功患者的心理層面問題。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