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屏地區肺癌增加率是北部15倍 且患者餘命較短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各項癌症死亡率之冠,但高達五成三的患者並不吸菸,致癌禍首究竟是誰?刊登於國際期刊《胸腔腫瘤》(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最新研究將矛頭指向空氣汙染。
肺癌長年蟬聯我國各項癌症死亡率之冠,但高達五成三的患者並不吸菸,致癌禍首究竟是誰?刊登於國際期刊《胸腔腫瘤》(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最新研究將矛頭指向空氣汙染。
這份研究顯示,近半世紀,南台灣空氣品質隨石化工業等各種發展逐漸惡化,南部與北部的空氣品質走勢出現黃金交叉後不到20年,南北的肺腺癌發生率走勢也出現交叉。近年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15倍以上,且患者餘命較短。
研究第一作者、台北醫學大學內科學系助理教授曾健華說,這項研究不僅顯示空汙可能是不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關鍵因子,更突顯我國長期空汙產生的外部成本,已然浮現。
這份研究由台灣大學、中興大學、陽明大學、國衛院與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等學者共同合作。研究回顧逾37萬名肺癌患者的資料發現,自1995年至2015年,肺腺癌的發生率持續攀升,非腺癌則走低;男性肺腺癌發生率自十萬分之9.06增至23.25,女性則自十萬分之7.05增至24.22。不過致癌元凶不只是菸,因為國內吸菸率持續下降,且高達五成三的肺癌患者從未吸菸。於是,研究團隊懷疑目光轉向空汙。
曾健華說,國際癌症研究署警告,持續暴露於空汙可能提升罹患肺癌的機率;歐盟大型空汙世代研究(ESCAPE)發現,Pm2.5濃度每增加5單位(微克/立方公尺),肺癌發生風險就提升18%。
回顧台灣近半世紀空氣品質,北北基至桃園地區測得的空品可能隨工廠外移、大眾運輸系統建立而改善,但高屏地區卻因著石化工業等發展逐年惡化;北部與高屏的大氣能見度走勢在1993年出現黃金交叉。環保署2008年開始監測Pm2.5,北部的年均濃度在25-27單位,高屏則高達28-43單位,比上述歐盟研究地區的濃度(6.6-31.9單位)高出許多。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一般認為,環境因素累積造成癌症的時間約需要20年,而本研究看見,南北的大氣能見度走勢出現黃金交叉後不到20年,南北的肺腺癌發生率走勢也出現交叉;自2007年起,北北基至桃園的肺腺癌每年增加率為0.3%,高屏則高達4.6%。
同時,在不抽菸的患者中,無論男女、無論是否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高屏患者的餘命均比北部患者來得短,尤以沒有EGFR突變的女性最顯著—北部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12.6%,高屏患者僅剩4.5%,也就是確診罹癌後五年,每百人僅不到5人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