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藺編工藝傳下去 讓阿嬤也有錢賺
位於苗栗苑裡的藺子工作室成立近2年,合作工藝師從4人到現今35名,年齡從60到88歲都有,為傳承藺編工藝,由長者口述藺編流程,以數位化繪圖,記錄20種編紋、30個步驟,未來將編纂成冊,作為教學書。
位於苗栗苑裡的藺子工作室成立近2年,合作工藝師從4人到現今35名,年齡從60到88歲都有,為傳承藺編工藝,由長者口述藺編流程,以數位化繪圖,記錄20種編紋、30個步驟,未來將編纂成冊,作為教學書。
64歲張秀葉每到假日會在門市展演藺編,她從藺子創業初期合作至今,從害羞到變得有自信,而合作工藝師中年紀最長的是88歲阿嬤劉蔡腰。
劉蔡腰從7歲開始學藺編,阿嬤說,當時沒工廠,家家戶戶都在編,從早做到晚,以前晚上沒有電燈,大家都圍著煤油燈在做,「如果編太慢就會被追上」。
老工藝師每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廖怡雅說,像最初有客人想跟阿屘嬤訂童帽,要求帽沿8公分,但阿屘嬤拒絕,認為小朋友帶這麼大帽沿遮頭遮臉不好看,堅持改4公分才願意編。
這款帽子每次規格也不太一樣,廖怡雅說,阿嬤說做得太開心花紋都編到頭上了,因此每次拿到帽子花紋都不一樣;經說明後,通路也願意進貨,形成這款特殊的「阿屘帽系列」。
由於合作藝師大多年長,編織一頂帽子至少6到8小時,負責到府收貨的李易紳,不時會關心阿嬤的生活起居,並堅持高單價、現金收購,為的是「希望阿嬤賺得到錢」,有阿嬤知道他們收購藺編產品,特別騎摩托車到門市毛遂自薦。
藺子去年1月也與世界展望會合作,開設藺編技藝培訓課程,讓經濟弱勢媽媽們學習一技之長,有8名婦女參與,現在有6人已能接單生產簡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