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設生物碳 景觀樹更強壯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將大樹的根部掘開後,倒入黑色的生物碳,有助通氣、排水。記者修瑞瑩/攝影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發利用農業廢棄物燒製成為生物碳,用來改善都市大樹土壤固化、容易染病的問題,林試所表示,科學化的生物碳運用台灣才剛起步,未來希望能扶植產業,一方面可以解決褐根病問題,也讓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林試所副所長吳孟玲說,褐根病嚴重影響國內的行道景觀樹林,2011年到2016年是染病高峰,在移除病株、切除病枝、薰蒸消毒土壤及給予益菌等方法後,已逐漸獲得控制,從往年染病約800件,降到去年近500件。

她說,治療只是延緩死亡,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重於治療,在未染病前就以生物碳等加強免疫力,才能減少褐根病發生。

像是日本的櫻花,在種下小苗時,就會在根部先埋設生物碳,保持根部良好的吸水、吸養分及通氣,是日本櫻花能那麼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試所研究員林裕仁表示,農民過往在收成後焚燒做為土壤的養分,也是一種生物碳的概念,但歐美與日本等國研發生物碳,有標準的燒製流程,同時有分級別。

林試所最近專案研究,利用農業廢棄物如稻殼、玉米穗軸及果樹修枝等,經過高溫燒製為生物碳,因其孔隙多,埋在植物根部,可提高土壤的保水與通氣,還能吸附養分,並改善酸化土壤。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