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掌握未來科技?青銅劍遭擠壓「45°彎折」 搬開秒彈回原狀
▲青銅劍。(示意圖/CFP)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其留下的陵墓以及兵馬俑,讓後世的考古學家多想藉由研究來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大陸一批考古學家在1994年春天在兵馬俑一號坑裡發現,有一把青銅劍被重達數百斤的人俑壓著,劍身因此呈現了大幅度的彎折,角度超過了45°,沒想到一把人俑搬開,青銅劍竟瞬間反彈平直,令考古學家們相當驚訝。
▲青銅劍。(示意圖/CFP)
記者楊庭蒝/綜合報導
秦始皇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其留下的陵墓以及兵馬俑,讓後世的考古學家多想藉由研究來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大陸一批考古學家在1994年春天在兵馬俑一號坑裡發現,有一把青銅劍被重達數百斤的人俑壓著,劍身因此呈現了大幅度的彎折,角度超過了45°,沒想到一把人俑搬開,青銅劍竟瞬間反彈平直,令考古學家們相當驚訝。
陸媒《騰訊網》報導指出,當時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批共19把的青銅劍,這些劍上共有八個校面,經過儀器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竟然不足一根頭髮。其中一把被壓在人俑下方的青銅劍,呈現超過45°的大幅度彎折,卻可以在移除外力影響後瞬間恢復原狀。
經過考古學家詢問冶金專家得知,這是一種名為「形狀記憶合金」的材料才會發生的現象,但這種材料與技術直到20世紀的50年代才被發現,為何2000多年前的時空背景之下可以展現如此的技術力,依舊是一個不解之謎。
此外,這批青銅劍在出土之後,依然光亮如新。考古學家送檢分析發現,青銅劍上塗了一層含鉻的金屬,是為「鉻鹽氧化處理法」的應用,但鉻金屬屬於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提取相當不易,德國在1937年才成功提取,很難想像遠在當時是如何擁有如此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