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傳癌醫放療效果佳 從「心」出發顧病友
癌症的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彰化秀傳醫院自2017年開始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藉由調整劑量,達到縮短療程目的,收到很好成效。另外,秀傳癌症醫院也持續秉持從「心」出發的精神,不僅為癌症病友提供生理上的治療、追蹤,更重要的是心理關懷,讓醫院成為病友抗癌的重要堡壘。
癌症的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療之外,還有放射線治療。彰化秀傳醫院自2017年開始使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藉由調整劑量,達到縮短療程目的,收到很好成效。另外,秀傳癌症醫院也持續秉持從「心」出發的精神,不僅為癌症病友提供生理上的治療、追蹤,更重要的是心理關懷,讓醫院成為病友抗癌的重要堡壘。
秀傳癌症醫院副院長、放射腫瘤科醫師劉育昌解釋,放射線治療的原理是破壞癌症細胞核當中的DNA結構,雖然癌細胞仍會嘗試修復,但放射線照過之後,修復能力將變差,並逐漸失去複製能力,進而凋亡,通常照完放射線後,腫瘤不會立刻縮小,而是漸漸縮小,需觀察一到三個月。
放射線治療可分為兩種類別,其一是傳統式放射治療,每次給予較少劑量,治療次數較多,療程較長;另一類則是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劑量高很多,但療程相對也會縮短。劉育昌表示,傳統式的放射治療約需3到8週療程,大約15到40次不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療程約不到2週,治療5到10次就能見效。
劉育昌表示,放射治療依據治療目的也可分治癒性治療及緩解性治療。經治癒性治療後5年不再復發,即達根治效果,適應症包括乳癌、直腸癌、頭頸癌、食道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肝癌等癌別;假使腫瘤無法根治,透過放療能減緩不舒服或疼痛感,則稱作緩解性,緩解性的適應症就更廣了,舉凡會出現腫瘤出血、疼痛感,或者阻塞血管、消化道、呼吸道等身體管道,都適用緩解性放射治療。
不過,放射治療仍存在副作用,常見像是皮膚發炎,另外還會出現疲倦。放射線治療會因不同的照射部位,產生不同副作用,比如照射腦部會造成掉髮;照射頭頸部會造成口腔咽喉粘膜發炎,導致吞嚥不適;照射胸部則影響呼吸道,造成乾咳;照射腹部則會出現輕微噁心感,食慾不佳;照射骨盆腔如直腸、膀胱,會讓大便或尿尿次數增加。劉育昌表示,院方會審慎規劃治療的位置及適當的放射強度與劑量,使癌細胞受到控制之餘,也能避免正常細胞受到傷害,減少副作用。
劉育昌表示,該院自2017年啟用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技術,在兩個癌別收到相當不錯的成績。像直腸癌局部晚期(第三期)治療上,於術前給予放射治療,搭配口服化療藥物,接著用手術把腫瘤切下來,腫瘤完全消除率可以高達28.6%,國際標準大約落在15%,觀察兩年多來直腸癌局部晚期患者的狀況,長期存活率會提高。另一收到成效的癌別則是食道癌,同樣針對晚期(第三期)患者,手術前先做放射治療,以及兩次化學治療,接著開刀,像秀傳醫院在102到106年的開刀比率為41%,近兩年多來透過多專科團隊的合作,能進行手術的比率提高到69.2%,剩下的三成則多半是患者不想做手術。
劉育昌強調,病人在放射治療前的評估,醫師會檢視病人身體病況因素,或者通勤狀況,以及將病人的喜好都考慮進去後,量身打造,目前仍以傳統式放療為主;立體定位放療對於年紀較大的病患,或有多重慢性疾病,因能縮短療程,比較建議採用。
劉育昌表示,秀傳癌症醫院針對乳癌患者有推出低分次放射治療,相較於傳統放射治療,在醫師評估後稍微增加每次治療劑量,並減少放射次數,劑量尚未達到立體定位放射治療,但已能將皮膚副作用降一半,像傳統式放療的療程約5到6週,現在只要3到4週,同時亦推出自動呼吸控制減少因乳癌放射治療造成心臟血管堵塞的風險。
另外,劉育昌也說,院方自去年初開始,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也會監測病友體重,以及讓營養師提供個人化的專業諮詢,從2016年到2018年,秀傳完成放療的病友比例約72%,到去年已提升至約86%,本來會因治療而造成進食狀況不好、體重下降的病人也減少了。
秀傳癌症醫院秉持從「心」出發及「為愛而生」精神,成立癌症康復者關懷團體,希望病友在罹癌後有機會重生,甚至成功抗癌後,能將自己抗癌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初罹癌的病友們,預計本月21日在彰濱秀傳將有癌症病友會成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