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震:從臨床端,看進入精準醫療的挑戰與解方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 攝影/林俊良全世界都在為「癌症存活率倍增」的目標努力,醫學研究也發現越來越多基因及相對應標靶藥物可用,甚至有一藥多用的廣譜抗癌藥。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在聯合報舉辦的「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時呼籲,國內的精準醫療急需破繭,醫學會應儘快媒合重要的、有對應藥物可用的致癌基因,推出不同癌別的基因檢測「套餐」,幫助需要精準醫療的癌症病患。
全世界都在為「癌症存活率倍增」的目標努力,醫學研究也發現越來越多基因及相對應標靶藥物可用,甚至有一藥多用的廣譜抗癌藥。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任張文震在聯合報舉辦的「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時呼籲,國內的精準醫療急需破繭,醫學會應儘快媒合重要的、有對應藥物可用的致癌基因,推出不同癌別的基因檢測「套餐」,幫助需要精準醫療的癌症病患。
同樣是肺癌病人,致癌的突變基因卻可能不一樣。張文震表示,基因檢測的目的是尋找適合的標靶藥物,肺癌有很多基因及對應的藥物可以找,EGFR基因佔55到60%,ALK基因佔4.8%,ROS1基因佔2.4%,BRAF基因佔1%, NTRK基因則小於1%。以 NTRK基因為例,其突變率小於1%。「但如果不測,怎麼知道這一個病人標靶治療效果很好?」
國外研究發現,進行基因檢測的肺癌病人,五年存活率是25%,估計存活中位數是39個月,反觀沒有去找基因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僅5%,估計存活中位數是14個月,這顯示進行基因檢測,並配對到適合的標靶藥物,真的有助達成存活率倍增的目標。
張文震舉例說,很多不同癌別都能找到NTRK基因突變,研究發現,如果用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治療效果很好,腫瘤會變小,甚至有大約一成五的腫瘤消失。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將能有效延長癌症存活期,基因檢測搭配標靶藥物的精準醫療,成為世界各國現在的標準治療趨勢。
美國以總統層級帶動跨部會支持國家發展精準醫療,共投入60億台幣。日本投入精準醫療,從去年五月開始給付NGS,投入了50億台幣,是現在全亞洲精準醫療最強的國家。張文震說,建議我國政府可向日本學習三個層級醫院管理模式,最上層11個醫院負責訓練專業人員、臨床試驗得分子醫學轉譯研究,中層34個醫院執行臨床試驗,下層122個醫院轉介病人參加臨床試驗和治療,並由上兩層醫院來支持病人所需的基因檢測及結果轉譯。
張文震擔心,但台灣至今未給付給付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如果不趕快跟上這一波精準醫療的趨勢,連國際上的標準治療都沒有普及使用,台灣就沒有條件跟上其他更尖端的臨床試驗,將漸漸失去醫療水準的優越性,也錯失建置本土基因資料庫的契機。
面對基因檢測,不同角色位置的人,心裡的疑問差很多。健康人擔心基因檢測後會有心理壓力,癌症病人在選擇有限又有時間壓力下,找到準確療法存活將倍增,但對於付錢的單位來說,則是不小的花費。張文震建議,相關醫學會要去挑選重要的、有對應藥物可用的基因,推出不同癌別的基因檢測套組,如此對病人最有幫助,從醫療經濟學來說,也值得健保署把錢用在這個刀口上。
#響應少見癌症日World rare cancer day
.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
.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