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裡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專家研究31年…真相曝光
▲《隋唐嘉話》記載,江寧縣某寺有一長明燈,自晉至唐,凡五百餘年,長明不滅。(圖/翻攝自搜狐/@大話說歷史)
▲《隋唐嘉話》記載,江寧縣某寺有一長明燈,自晉至唐,凡五百餘年,長明不滅。(圖/翻攝自搜狐/@大話說歷史)
實習記者劉雪兒/綜合報導
在中國歷史中,古代的君王很重視陵墓,作為死後的居所,他們希望像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輝煌,因此就有了所謂的「長明燈」放置在古墓中,之後才又被神話為「鬼點燈」。許多考古人員和盜墓者後來都發現一盞盞的長明燈,儘管絕大多數的長明燈已油盡燈枯,但還是有一些仍然持續燃燒在氧氣燃燒殆盡的古墓裡,而其當中的奧秘也使得學者們趨之若鶩。
根據司馬遷撰寫的《秦始皇本纪》中記載著,秦始皇陵是由70萬人耗時39年才修建完成的,更不用說內部的奢華程度,其中更包含了長明燈的描述「以人魚膏為主燭,度不滅者久之」,而另一本東漢史書《三秦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始皇墓中,燃鯨魚膏為燈」。之後武則天下葬的乾陵中也出現了長明燈陪葬的記載,因此才傳出其燈油是用鮫人身體提煉出來的魚油,能夠燃燒五千八百六十三年不滅的說法。
▲古墓裡的長明燈燃燒所需的能量,究竟來自哪裏?(圖/翻攝自搜狐/@大話說歷史)
「古墓裡的長明燈千年不滅」的傳說無疑是非常違反常識的事情,因此吸引了很多專家學者想揭開當中的奧秘。美國學者西蒙‧艾菲克即用了大半生研究長明燈,從小閱讀大量有關於古墓的書籍,經過31年的研究後,歷經700多次試驗,終於解開謎底了。
西蒙認為,其實所謂的長明燈早在古墓封閉的那一刻、墓室內的空氣耗盡就會熄滅,因為長明燈原料的由是一種黃磷和其他易燃物的混合物質,在空氣中不易揮發,便可緩慢自燃,但當墓室封閉空氣消耗殆盡之時,長明燈沒了空氣自然會熄滅。不過當人們再次打開陵墓時,大量含有氧氣的新鮮空氣進入密封的墳墓,引起黃磷等化學物質自燃,使得長明燈被點燃,才出現了「千年不滅」的傳說。
而這樣的結論也得到專家學者們的認同,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疑慮,那就是西蒙和他的團隊在複製長明燈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成功過,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理論,認為只是手法製作工藝失傳了。
▲關於古墓,視死如生在古代被視為傳統。(圖/翻攝自搜狐/@歷史戰爭)
而所謂「鬼吹燈」是一種活人和死人之間的協議,傳說人的身上有三盞油燈,一盞在頭上,另兩盞在肩膀上,盜墓時,需要在東南角點一盞燈。假如油燈突然滅了,代表鬼魂不同意盜墓,必須速速離開不可取一物,否則墓室主人將要留下盜墓者,做為陪伴。
事實上,鬼吹燈通常是盜墓者用質量較差的燭火點成的,而古代大型貴族墓葬往往座落在10幾公尺、甚至20幾公尺的地底下,若燈滅了也就說明氧氣含量不足,盜墓者如仍不退出墓地,在那麼深的地底沒有通風孔道的情況下,自然會缺氧昏迷,從而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