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簡報後經常比還沒聽以前更茫然?專家告訴你原因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最高學習法》,作者傑里德.庫尼.霍維斯】現代人生活忙碌,我們很多人善用零碎時間閱讀:通勤電車上、人來人往的咖啡館、銀行排隊時。因此,我們都習慣在嘈雜的環境閱讀,也不至於無法理解讀到的內容。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很多人發現我們沒辦法一面理解閱讀的內容、一面聽懂別人正在說的話時,會感到震驚。 圖/ingimage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最高學習法》,作者傑里德.庫尼.霍維斯】
雙管閱讀?
做這個實驗你需要一個播放口語的聲音來源(一台電視就夠了),以及一份讀物(提示:你現在手上拿著的就是!)
1、打開電視,找到「人頭在說話」的節目。如同上一個實驗,內容不重要,只要找到某個人在說話的節目就行。
2、打開你的讀物,翻到你不太熟悉的一頁(你可以翻到這本書任何你還沒讀過的段落)。
3、你的目標是一面聽電視、一面默讀這本書,還要同時理解這兩串訊息。試試吧……
現代人生活忙碌,我們很多人善用零碎時間閱讀:通勤電車上、人來人往的咖啡館、銀行排隊時。因此,我們都習慣在嘈雜的環境閱讀,也不至於無法理解讀到的內容。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很多人發現我們沒辦法一面理解閱讀的內容、一面聽懂別人正在說的話時,會感到震驚。
要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再回到大腦:看看圖⑦,覺得哪裡眼熟嗎?
閱讀的時候,最先活化的區域是視覺皮質(visual cortex)。大腦的這一區負責處理我們看見的純視覺特質:比如顏色、輪廓與動作。閱讀時這一區活躍起來非常合理,因為你閱讀之前一定得先「看見」文字。有趣的來了。幾乎就在視覺皮質活化之後,聽覺皮質與布洛卡/威尼克網絡也同時啟動。為什麼無聲閱讀時大腦的口語區也會啟動?簡單:歷史上從口頭閱讀轉換為無聲閱讀,並不是真正的轉換,只是把文字轉語言這個動作從聲帶移進大腦。換句話說,你的大腦處理你無聲閱讀的聲音的方法,跟它處理真正大聲說出來的言語幾乎沒有差別。基於這個原因,想一面閱讀、一面聽人說話,跟同時聽兩個人說話一樣—根本不可能!
我再說一次: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讀的文字,同時聽懂你聽見的口語。
這就是本章開頭那兩個假想情境背後的原理。在喧鬧的酒吧聊天時,你的聽覺皮質瘋狂地處理從四面八方湧進你耳朵的無數說話聲。然而,你的左額下迴會辨識出你朋友的聲音,將它傳送到布洛卡/威尼克瓶頸,因此你才能理解。
因此,雖然你可以同時聽見幾十種相互抵觸的聲音,一旦你選定其中一種加以理解,其他訊息全都變得毫無意義。
同樣地,在員工會議上,簡報的人站在文字密密麻麻的PowerPoint 投影片前說話。你的聽覺皮質忙得不可開交,既要處理說話的人的聲音,也要處理你自己默讀的聲音。問題就出在瓶頸:你必須決定讓哪一串訊息通過你的布洛卡/威尼克網絡。
前面說過,如果你決定選擇某一串訊息(比如你自己默讀的聲音),你就能充分理解讀到的內容,但說話的人的聲音就會被攔下來,變成無意義的噪音。然而,更常見的情況是,我們希望盡量接收所有訊息,也就是看一下幻燈片,聽一下說話的人,往返來回。這就像同時觀看同一齣電視劇不同的兩集,只要我們這麼做,我們對那兩串訊息的理解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聽完PowerPoint 簡報後,經常比還沒聽以前更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