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暴露危害 研究:頸動脈硬化及骨折風險提高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青年人鉛暴露與胰島素阻抗、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有正相關,也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有密切相關。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骨密度負相關,可能增婦女骨折風險。

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青年人鉛暴露與胰島素阻抗、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有正相關,也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有密切相關。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骨密度負相關,可能增婦女骨折風險。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與恩主公醫院副院長林建宇、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黃柏菁,過去2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進行研究。

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及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頸動脈內中層厚度)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蘇大成上午在記者會表示,團隊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此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國衛院的研究顯示,含鉛汽油禁用後數年後,仍可發現血中鉛可能負面影響兒童智力發展,雖然大型人體生物監測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尿中鉛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但仍高於歐美日等國。

研究團隊認為,國內缺少長期且持續性的人體生物監測系統,可即時評估政策介入的成效。

蘇大成說,鉛幾乎負面影響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但提出警訊並非恐嚇,讓民眾恐慌,而是希望提出對策應對。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除了職場,居家生活環境的鉛暴露也不可忽視。

蘇大成說,應注意油漆含鉛,中小學校油漆應注意;自來水含鉛,解決老舊鉛管,研擬全面使用無鉛管材可能,且應推動國內大型人體生物監測,才能真實反映台灣民眾體內暴露程度。此外,顏色鮮豔的物品,如盤子、報紙等,也應注意。

鉛暴露無所不在,如何應對;蘇大成建議,可排鉛食物幫助身體排毒,如多出含鈣、鐵、鋅食物,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蛋白質食物,如豆製品、蛋等,及含維生素C食物,有助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