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鰻鯰刺傷腫痛 醫師籲:釣客要多認識毒性海洋生物

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在新竹縣新豐鄉夜釣,成功釣起一隻鰻鯰(俗稱沙毛),卻在解魚鉤時,左小腿不慎遭其背棘刺傷,當下疼痛難耐,受傷部位也出現腫脹,趕緊就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指出,經毒物醫學相關資料比對,確認該男遭鰻鯰刺傷並產生毒性反應,經一小時溫水浸泡,該男病狀無惡化,便給予口服止痛藥與抗生素才讓其離開醫院。

一名中年男子日前在新竹縣新豐鄉夜釣,成功釣起一隻鰻鯰(俗稱沙毛),卻在解魚鉤時,左小腿不慎遭其背棘刺傷,當下疼痛難耐,受傷部位也出現腫脹,趕緊就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指出,經毒物醫學相關資料比對,確認該男遭鰻鯰刺傷並產生毒性反應,經一小時溫水浸泡,該男病狀無惡化,便給予口服止痛藥與抗生素才讓其離開醫院。

陳冠賓說,海洋生物中會對人造成毒性反應的種類眾多,造成中毒的方式也有差異,有一類便是具有毒刺的魚類;在台灣漁民口中有句俚諺:「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魟即魟魚,虎是鮋科魚類如石頭魚,沙毛是鰻鯰,臭肚又叫象魚)就是在描述這幾種魚。

鰻鯰俗稱沙毛,外型上跟土虱相類似,口部附近有四對鬚,體背是棕灰色,側面有兩條黃色縱帶,體長大約20至30公分,分布在台灣南北的岩礁區;鰻鯰在背鰭的前方有硬棘,胸鰭在頭部正後方,上面也有數根硬棘,背鰭與胸鰭的第一根硬棘上有毒腺。

陳冠賓指出,鰻鯰刺毒造成的中毒症狀包括劇烈疼痛、患部紅腫、麻痺、頭暈、噁心、休克等,雖然致死率不高,被刺傷部位的劇烈疼痛卻難以承受;另外,也可能出現後續合併傷口感染問題。毒性反應的治療方式,可先清洗傷口排除魚刺碎片殘留在傷口內,接著給予攝氏45度左右的溫水浸泡,時間需1至2小時到疼痛改善;後續幾天需觀察傷口是否有合併感染情況。

陳冠賓建議,喜歡釣魚的民眾平時可多認識一些具毒性的海洋生物,要從魚鉤上取下疑似有毒魚類時應戴上保護手套或使用工具避免直接接觸,且過程要小心謹慎避免被刺傷;再者,因刺毒毒性較強,儘管該隻魚可能已死亡多時,毒性仍舊存在,處理死魚也要小心;若不幸被刺傷,應記下該海洋生物的特徵或是照相紀錄,儘速就醫。

遭鰻鯰刺傷腫痛 醫師籲:釣客要多認識毒性海洋生物
線紋鰻鯰外型上跟土虱相類似;在背鰭的前方有硬棘,胸鰭在頭部正後方,上面也有數根硬棘,背鰭與胸鰭的第一根硬棘上有毒腺。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