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褪中的芹菜管美味飄香 屏東新園老農堅持不退
冬季是台灣土芹菜盛產季節,有別於做調味食材的細梗芹菜,屏東縣新園鄉生產的粗梗芹菜「俗稱芹菜管」,可直接炒,口感與嫩度勝過一般芹菜,在60、70年代面積曾達上百公頃,因為種植費工,需要清晨露水未退時採收才有鮮脆口感,年輕人接棒意願低,已減至30公頃;種了30年的農友郭坤朗仍堅守崗位,他說,賺錢倒是其次,是想讓這道讓新園人驕傲的幸福美味繼續飄香。
冬季是台灣土芹菜盛產季節,有別於做調味食材的細梗芹菜,屏東縣新園鄉生產的粗梗芹菜「俗稱芹菜管」,可直接炒,口感與嫩度勝過一般芹菜,在60、70年代面積曾達上百公頃,因為種植費工,需要清晨露水未退時採收才有鮮脆口感,年輕人接棒意願低,已減至30公頃;種了30年的農友郭坤朗仍堅守崗位,他說,賺錢倒是其次,是想讓這道讓新園人驕傲的幸福美味繼續飄香。
新園農會推廣部主任李季珍說,芹菜分為細梗及粗梗,細梗為配菜調味,粗梗就是芹菜管,直接炒煮花枝、魷魚等海鮮或肉絲,美味讓人難忘;因芹菜管需要冷藏運送,新園鄉的芹菜管一直都只銷售高屏地區,沒有運送到中北部,近年來種的人變少了,連種子都要自己留種源,外面買不到,雖縮減至30公頃,但新園鄉仍是全台芹菜管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
她說,新園鄉芹菜管主要種植在烏龍村一帶,每年10月種植,12月到隔年4月份是採收期,過去在12月至隔年3月,幾乎看到家家戶戶門口堆滿芹菜管,大伙坐著挑洗、捆綁的畫面,近幾年,這樣的新園風景越來越難見,除了要清晨起來採收讓年輕人視為畏途外,還有輪作障礙,栽種過芹菜管的田,要輪4至5年以後才能再種,農民常要易地而種,至今,稻米、紅豆和豆薯面積已超過原是面積最大的芹菜管,但新園鄉仍以芹菜管為新園的代表特產。
62歲的郭坤朗也是新園鄉南龍村長,他說,芹菜管有個特性,種過的地要隔4年以上才能再種,否則容易感染病毒,但地不好找,再加上很費工,雖簡易施肥即能成長,但要架網繩固定每株芹菜管,保持挺直價錢才會高;採收期每天清晨3時開始採收,趁著清晨露水尚未退去時品質最佳,不易老化也最鮮甜清脆,採收後分級清洗,再打冰包裝送到市場銷售,賣完後回來繼續採收。
郭坤朗說,新園的砂質土壤及氣候很適合芹菜管生長,管粗細價格也有差異,餐廳喜歡使用粗管,口感更清脆,消費者反映能在這個季節吃到新園芹菜管,特別溫暖且有感情,為延續這道讓新園人驕傲的幸福美味,他仍堅持栽植,但採收實在「很厚工」,有時寒流來還得替覆蓋棉被,以免採收下來的葉片凍傷,冬天天未亮就出門,工作又繁雜,年輕人多不願回來承接,讓他欣慰的是,小兒子畢業後願意留在農村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