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緙絲、梭織、製氈」冷門纖維工藝台中聯展
【大紀元2020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纖維工藝博物館109年度首檔展覽:「研、衍、演:纖維職人共同創作展」開幕,4種纖維工藝,歷經研究、衍生,演出,成為共同創作,展期至4月12日。策展人林志峰教授指出,臺中縣立文化中心30年前就開始關注「冷門的纖維工藝」,致力於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改變。30年後的共同創作,更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辛苦與堅持。
文章轉載自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5/n11769032.htm
【大紀元2020年0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台中纖維工藝博物館109年度首檔展覽:「研、衍、演:纖維職人共同創作展」開幕,4種纖維工藝,歷經研究、衍生,演出,成為共同創作,展期至4月12日。策展人林志峰教授指出,臺中縣立文化中心30年前就開始關注「冷門的纖維工藝」,致力於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改變。30年後的共同創作,更可以感受到藝術家的辛苦與堅持。
4位纖維職人分別從獨立創作到共同合作,分別為黃蘭葉的「傳(船)人」、李偵綾「伊莎貝拉」、林婕妤「牧羊人的蹤跡」、比穗‧保羅「時序」等四件作品,再結合成一組大型作品。
漢名黃印如,族名「比穗˙保羅」,是泰雅族南澳武塔部落的織女,多年來積極研究及推展泰雅族文化。這次以「泰雅編織工藝」參與共同作品,呼應臺灣土地的深層力量,也代表著臺灣在地文化的編織尋根的軌跡。
高雄人林婕妤喜歡旅行,也喜歡創作羊毛氈,作品經常透露出旅行的記憶。106年得到第一屆纖維創作獎傢飾類三獎,是年青世代「製氈工藝」的優秀人才,民眾可看到她在製氈工藝上的功力。
黃蘭葉是文化資產公告傳統工藝類「緙絲」的保存者。緙絲織法過程繁複,須先固定經線,依畫稿將各式色線填進梭槽,再依圖面編織緯線,織造技法有數十種之多。黃蘭葉以當地植栽做為染色素材,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極具藝術性。她也是全國唯一緙絲經營團隊的負責人,兼顧傳統技藝與產業生產。
李偵綾專職「梭織工藝」,多次在國內外獲獎,包括2015年台灣工藝競賽首獎、2018年大墩美展工藝類優選等。目前纖維工藝館的常設展也有一件李偵綾的作品:「倒影」,她運用電腦緹花技術,織出石頭紋與水波紋。
除了展覽,還特別邀請四位纖維職人專題演講以及技藝示範。博物館主任郭敏慧表示,纖維工藝博館是全國纖維工藝的平台,今年度第一檔展覽,是由文化局與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4種纖維工藝創作作品,這次借展回臺中,希望民眾有機會見到難得的創作。
執行長羅欣怡透露,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負責宜蘭傳藝中心的營運,因林敏雄董事長希望能邀請工藝師進駐園區,而開始「傳藝快閃職人工坊」進駐合作計畫,讓遊客近距離了解:「緙織、梭織、製氈、泰雅編織」等工藝,最後留下這件共同創作。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