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預防 淋巴癌患者B肝少復發
曾感染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接受治療,可能導致B肝再次復發。國衛院研究發現,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能降低B肝復發機率,且較具成本效益。若以每年治療1234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元。
曾感染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接受治療,可能導致B肝再次復發。國衛院研究發現,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能降低B肝復發機率,且較具成本效益。若以每年治療1234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省下1200萬元。
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3500人罹患淋巴癌,是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淋巴癌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發燒、咳嗽等,容易讓人輕忽。
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避免因病毒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
然而,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肝但已非帶原者,約10%至30%在治療過程中導致B肝復發,嚴重者甚至引發肝功能失代償,有死亡風險。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台大醫院團隊合作,對曾感染B肝的淋巴癌患者,提出「常規B肝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兩種策略,並分析成本效益。
計畫主持人、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小蕙表示,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透過定期追蹤B肝病毒量,等B肝復發再進行抗病毒治療;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是進行淋巴癌化療時,同時安排預防性B肝抗病毒治療,分為六個月及一年兩種療程,並且觀察其差異。
結果發現,比起常規的治療策略,預防性治療策略對短期療程的患者B肝復發機率,從20%降低至2.5%,也低於現行的55%,一年能省下近萬元醫療費用,若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估算,每年約減少一千兩百萬元;對於短期療程的高危險族群患者,以每年治療309位患者估算,約可減少三百萬元支出。
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6月份台灣醫誌。鄒小蕙建議,若能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希望研究結果提供健保討論給付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