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治療準則改寫 存活率增3成
口腔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名,每年約6000名新增病例。口腔癌末期患者通常腫瘤侵犯程度較深,臨床上稱為「口腔癌T4b腫瘤患者」,過去建議採非手術方式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發現,若能先開刀治療把腫瘤切除,可提高三成存活率,並制定口腔癌病理危險因子判定準則,讓約三成患者不必在術後再接受放化療,研究也改寫全球治療準則。
口腔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名,每年約6000名新增病例。口腔癌末期患者通常腫瘤侵犯程度較深,臨床上稱為「口腔癌T4b腫瘤患者」,過去建議採非手術方式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團隊發現,若能先開刀治療把腫瘤切除,可提高三成存活率,並制定口腔癌病理危險因子判定準則,讓約三成患者不必在術後再接受放化療,研究也改寫全球治療準則。
長期刺激口腔是引發口腔癌的主要原因,台灣九成口腔癌患者有咀嚼檳榔習慣,林口長庚醫院鼻喉部副科部主任廖俊達說,口腔癌發現通常都已是二期以後,長庚團隊長期研究口腔癌五年存活率,調查發現,口腔癌第四期的T4b腫瘤患者有接受手術者,存活率有五成,但未接受手術者存活率僅二成。
廖俊達說,當時就證明即使患者已是第四期且腫瘤侵犯較深,如果可以手術治療,仍可提升三成存活率,該成果於2006年發表於國際知名雜誌癌症(Cancer)中,而這項研究結果與當時的國際指引相悖,最後改寫國際建議。
另外,林口長庚團隊觀察,有二成八口腔癌患者是不用接受術後放、化療,廖俊達說,口腔癌手術是一種高度破壞組織的手術,術後再進行放、化療,是對組織的二度傷害,也可能出現放射性骨壞死,建議除非必要,否則傾向不做,患者術後也能擁有良好存活率,結論同樣引發國際關注,讓美國癌症研究所(NCCN)調整治療指引建議。
廖俊達說,目前口腔癌治療應以「全人」觀點做治療方針,無論從肢體復健、顏面頸部復健、腫瘤急重症處理、呼吸治療、淋巴水腫按摩、牙齒保健等,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不僅能提高存活率,也能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林口長庚在口腔癌治療的成就,也獲頒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SNQ)醫療院所類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