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處修復「台版蒙娜麗莎」 清代交趾陶重現神秘微笑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台南藝術大學,進行交趾陶國寶與一般古物的修復與研究,不僅清楚看到被稱為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創作技巧,還修復一件由台南學甲慈濟宮收藏的半身仕女,其典雅秀麗的微笑,彷彿是台版的蒙娜麗莎。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台南藝術大學,進行交趾陶國寶與一般古物的修復與研究,不僅清楚看到被稱為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創作技巧,還修復一件由台南學甲慈濟宮收藏的半身仕女,其典雅秀麗的微笑,彷彿是台版的蒙娜麗莎。
文資處表示,交趾陶為台灣廟宇常見的裝飾藝術,學甲慈濟宮內收藏200多件清咸豐年間葉王交趾陶作品,質、量都堪稱全國之冠,其中「加官、晉祿」、「合境、平安」、「胖、瘦羅漢」等3組6件精品更於2015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寶,創下私部門典藏國寶的先例。
作為廟宇建築外觀之裝飾,交趾陶長期曝曬於戶外環境,容易因風化產生剝落、斷裂、缺損、鹽害等劣化狀況,但目前國內對於交趾陶古物保存修復的研究仍相當缺乏。為進一步瞭解交趾陶材質並建立國寶體檢資料,文資處啟動檢測與修復計畫,選定6件國寶及3件一般古物作為標的,委託南藝大執行科學檢測、紀錄、研究與分析,並研擬修護方案,全案於近日完成,成果豐碩。
文資處指出,本案執行包含可見光、紅外線、X光攝影、熱分析等多項科學檢測項目,逐一分析判讀,為6件珍貴國寶建置完整的體檢紀錄。透過X光攝影,得以檢視陶塑內部結構,本次即發現這批塑像內部分別以三種不同粗細的銅線作為各構件的連接,從銅線在陶像內部交纏的「走勢」不同,可作為作品完整性的判斷依據。
例如本次檢測的一般古物「胡人獻瑞」,為一組兩件的對照作品,其中一件獅腳、獅尾內均以粗銅線彎折後再以細銅線綑綁固定,銅線清楚整齊,應為葉王原作。另一件獅腳、獅尾內的銅線粗細綑法不同,走勢較亂,研判可能為後人修補的痕跡。透過科學儀器的協助,除了有助於文物判斷,更能進一步認識交趾陶大師葉王的創作技巧。
不僅如此,執行團隊更運用3D建模技術,搭配11部專業相機為每件國寶拍攝超過1000張相片,完成精細詳實的3D模型檔案,有助於瞭解肉眼不易觀察的文物細節,未來也能擴展運用到文創商品設計,開拓交趾陶藝術推廣的多元性。
此外,本次也自慈濟宮收藏的200多件一般古物中選出劣化狀況最為嚴重的「半身仕女」像,進行脫鹽及緊急修復,大幅改善原先保存狀態。修復後的仕女重現原作風采,五官及衣著紋路清晰顯露,臉部豐潤秀美,細眉鳳眼、輕點絳唇,婉約微笑的模樣如同「蒙娜麗莎」優雅又神祕。本次修復過程所獲得的經驗與資訊將作為後續其他交趾陶文物修復的重要參考,可謂公私部門合力保存古物的一次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