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木燒4天3夜 金山柴窯1400度燒出迷人印記
延續古老技法及傳統陶藝的「金山柴窯」,11月26日至12月15日在基隆市文化中心3樓藝廊進行師生聯展,柴窯每次燒窯都要準備重達四噸半的木柴,大家輪值顧窯添材,連續4天3夜才得以完成件件佳作,每件陶器經過攝氏1300度的火煉後,陶土與落灰在高溫時形成超乎預期的共融效果,燒出獨一無二的迷人印記。
延續古老技法及傳統陶藝的「金山柴窯」,11月26日至12月15日在基隆市文化中心3樓藝廊進行師生聯展,柴窯每次燒窯都要準備重達四噸半的木柴,大家輪值顧窯添材,連續4天3夜才得以完成件件佳作,每件陶器經過攝氏1300度的火煉後,陶土與落灰在高溫時形成超乎預期的共融效果,燒出獨一無二的迷人印記。
「金山柴窯師徒聯展-柴樺春滵」結合土、火、柴、人、窯,展出王春長陶藝師及學生楊采蓉 、徐婉瑜 、邱文揚 、何文雄 、陳蘭鳳等手工創作的各式生活陶藝作品,用台灣土、台灣柴、燒出台灣情。
金山柴窯創建人王春長、是在地基隆人,任職於台電核能電廠,20餘年前因緣際會向陶藝家陳慶良學習陶藝,也因而與陶藝結下不解之緣,於89年開始在萬里鄉間開始造窯,他將傳統的蛇窯進行改良,融合自然工法,逐步成就了這片燒陶天地。
金山柴窯秉持古老的燒窯技法,以北部砂層岩泥做為作品的創作元素,並用天然木柴,如相思木等做為窯燒的燃料,準備燒窯的功夫更是不能馬虎,每次燒窯都要準備重達四噸半的木柴,大家輪值顧窯添材,連續4天3夜不眠不休,才得以完成件件佳作。
另外,燒陶時的火焰會在作品上留下自然的火紋,木柴燃燒時飄落在作品上的灰燼經高溫熔融後形成「自然落灰釉」,顏色溫潤且變化多端,這些都是每個陶器經過攝氏1300度的火煉後,陶土與落灰在高溫時形成超乎預期的共融效果,燒出獨一無二的迷人印記,讓每件作品都值得細細品味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