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2平方公里曾住3萬人 精彩南方澳重現經典12道菜
宜蘭南方澳漁村,人口結構複雜,早期平埔族人猴猴社聚居,日治時期,日本人有計畫移民,日本人撤離後,台灣各地漁民湧至,形成東港、小琉球、澎湖、基隆、龜山島、北方澳等聚落,全盛時期,區區2平方公里土地,曾聚集了3萬人,人口密度曾高居世界第一。
宜蘭南方澳漁村,人口結構複雜,早期平埔族人猴猴社聚居,日治時期,日本人有計畫移民,日本人撤離後,台灣各地漁民湧至,形成東港、小琉球、澎湖、基隆、龜山島、北方澳等聚落,全盛時期,區區2平方公里土地,曾聚集了3萬人,人口密度曾高居世界第一。
因特殊背景,南方澳食魚文化多元且豐富,海味料理與媽媽的家鄉菜均是經典,深具生活智慧與料理美學,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有夢、宜蘭挺你社區築夢計畫」,由蘇澳書澳創聚197所組成團隊,策辦「尋找南方澳老料理」,收集100多位南方澳人食魚記憶,整理出12道料理,今天由達人下廚,一一上桌品味與回味。
12道老料理包括「小食」鬼頭刀魚鬆,「炸物」鮮魚肉卷、紅糟鰻魚,「煎炒」醬炒魚雜、吻仔魚菜圃蛋,「蒸煮」白帶魚蒸冬瓜醬、糖醋鯖魚,「燉煮」海味西魯肉,「湯品」鬼頭刀菜脯湯、石鮔豬肉清湯,主食則是紅蟳海鮮米粉湯與金勾蝦米米糕。
「老料理就是海派、大器、多元!」計畫主持人曾壹靖這麼形容,他是書澳創聚197創辦人,他與團隊南方澳旅行導覽達人林國賓、彩藝企業社潘佑升、珊瑚法界營運長賴元淵、魂猴設計工作室林恆郃、叁三在地食材料理廚房林家羽共同籌畫完成,今天由達人重現這些經典老料理。
南方澳生活半個多世紀的莊秀琴,燉煮海味西魯肉,具體實踐漁民全魚利用惜物的理念,她說,小時候,母親利用自家捕撈到的鯊魚,經處理過後,將不要的魚雜,如魚皮、魚鰭等充當魚翅,製成海味的西魯肉,而鯊魚在漁港人手裡,全身都可利用不浪費。
莊玉梅初嫁到漁村,每次吃飯滿滿一桌,大半是魚,多樣與好吃,都讓她被嚇到,一種鯖魚,多種煮法,生魚片、煮湯、煎炸都可,尤其是鯖魚生魚片,更是在地人才吃得的,今天她以拿手料理「糖醋鯖魚」,分享海味美食。
從澎湖人嫁到南方澳42年的李淑芬,料理「石鮔豬肉清湯」,石鮔是澎湖的特產,她從小在澎湖吃到大,嫁來南方澳後,因思念故鄉常料理,懷念家鄉味。
計畫參與者的在地食材料理廚房林家羽指出,飲食深入每個討海家庭,每道料理都是精彩感人的故事;曾壹靖表示,每套老料理背後的故事透過手繪方式記錄,設計南方澳獨特飲食文化的明信片筆記書,希望在地的子弟或旅人拿到筆記書,品嘗完老料理,也能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