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腳底黑色素瘤 變腹股溝網球

0

一名80歲男性因為腹股溝長了一顆網球大小腫塊,走起路來有點卡,而至皮膚科就醫,醫師見到病灶後,覺得他未免也太能忍了,進一步檢查發現,病患腿部皮膚布滿黑點,切片檢查證實為黑色素瘤,從腳底開始生長,轉移至後頸部、肺部及腹股溝。

一名80歲男性因為腹股溝長了一顆網球大小腫塊,走起路來有點卡,而至皮膚科就醫,醫師見到病灶後,覺得他未免也太能忍了,進一步檢查發現,病患腿部皮膚布滿黑點,切片檢查證實為黑色素瘤,從腳底開始生長,轉移至後頸部、肺部及腹股溝。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黑色素瘤是一種從黑色素細胞發展而成的癌症,好發於歐美國家,台灣每年約新增250例,近四成患者確診時已到第三期、第四期,治療棘手。

此外,黑色素瘤以「肢端小痣型」居多,好發於腳掌、腳趾或在趾甲下方,由於黑色素瘤患者平均年齡約50、60歲,對皮膚病灶缺乏病識感,加上較難彎腰或抬腿,看到腳底板,因此容易延誤就醫,通常轉移至淋巴,出現腫塊才至醫院求診。

廖怡華提醒,如果身上的痣出現「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變化」等情況,就應盡速就醫,因為這已有癌變的可能。

在治療方面,林口長庚腫瘤科主任張文震表示,歐美黑色素瘤患者病灶大都出現在手部、背部皮膚,但國內黑色素瘤大都長在腳底、手掌及指甲,早期容易被忽略,一旦延誤就醫,晚期復發率高,治療選項非常有限,即使接受外科手術切除病灶,但仍有六成復發機率。

張文震指出,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癌症免疫治療之一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帶了一線生機,臨床顯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PD-1單株抗體可降低三至四成復發風險。

新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台灣已獲得適應症核准,可作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術後輔助治療,廖怡華說,每兩周打一次,治療期間約一年,第四期患者可申請健保給付,第三期患者則需自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