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提都市設計 打造不怕淹城市
日前受西南風影響,高雄山區雨下不停,六龜扇平林道被山上沖刷而下的土石泥流佔據,令人分不清楚是馬路還是河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南部地區7、8月雨下不停,高雄山區居民幾乎每周一撤離,哀嘆「雨下包月的」。根據高雄氣象站觀測資料,今年雨量沒有去年同期多,學者解讀這是聖嬰現象影響,將成為極端氣候的常態。治水單位則提出,以都市設計手段取代工程手段來因應氣候變遷。
高雄桃源區梅山雨量觀測站統計,今年5月下雨天數達27天,6至8月也有20天以上。區長謝英雄說,從7月底至今,土石流潛勢區居民至少撤離3次,豪雨超過警戒就趕緊收拾行李離家避難,「住山上的人都習慣了」。
氣象局一發布颱風或豪雨特報便嚇跑遊客,甲仙陳姓餐飲業者說,山區觀光業者靠天吃飯,這個暑假雨好多,生意慘澹 。
全高雄市有49處雨量觀測站,高雄氣象站表示,去年8月發生823水患,高雄觀測站(市區)累積雨量1600.5毫米,此數字是高雄單月累積雨量新標,今年8月截至25日止,累積雨量為683.2毫米,是否超越去年同期仍未定。
即使沒颱風,山區持續降雨導致停班課2至3天,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柯亙重表示,從去年6月起聖嬰現象的影響日益明顯,「夏雨不停、冬暖乾旱」情況會持續到今年底。
極端氣候帶來乾旱、淹水考驗,逐漸成為常態。高雄市政府水利局表示,過去水利工程單位用工程手段解決都市淹水問題,但人終究不能勝天,打造不怕淹的韌性城市,必須用都市設計手段來解決。例如寶業里滯洪池算是都市設計手段之一,不只是滯洪池,也兼具都市景觀等多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