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自主 花蓮銅門112人領獵人證
花蓮縣秀林鄉銅門部落族人昨開心領取獵人證。 記者王燕華/攝影 原住民族有狩獵文化,但法規限制多,花蓮林管處與東華大學輔導秀林鄉銅門部落自主管理,上百位部落族人昨取得獵人證,不再受限事先申請規定,但須回報獵獲物數量,也作為學術研究掌握野生動物族群數依據。
原住民族有狩獵文化,但法規限制多,花蓮林管處與東華大學輔導秀林鄉銅門部落自主管理,上百位部落族人昨取得獵人證,不再受限事先申請規定,但須回報獵獲物數量,也作為學術研究掌握野生動物族群數依據。
以秀林鄉銅門部落會議為主體,橫跨文蘭、重光、米亞丸、榕樹等部落組成的「銅門守護生活領域獵人團」,昨頒發第一批112張獵人證給族人,代表狩獵管理權回歸部落,原住民狩獵權益邁進一大步。獵人證為期一年,須非營利自用並遵守團體公約。
銅門部落會議主席鍾德光說,狩獵在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守護山林」,族人會留給山林喘息空間;過去獵人遭受國家打壓,成立獵人團要拿回傳統領域及治理自然資源的權利。
進駐銅門部落3年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說,推動獵人證,除希望讓屬於原住民族傳統的狩獵文化合法化,也能確保野生動物保育目標。
獲獵人證的族人,上山不再需要申請,但下山要回報獵獲物數量、種類、性別,並明定不能隨意進入他人獵場,瀕危的黑熊、石虎、熊鷹、穿山甲不能獵殺等。
接下來,學術單位將協助建置紅外線監測系統,搭配獵人回報數量,可以掌控一整年木瓜溪流域有多少野生動物被捕獲及長期數量增減。
「這是一個里程碑。」花蓮林管處長楊瑞芬說,花蓮今年有富里鄉吉拉米代、秀林鄉銅門兩個部落頒發獵人證,將以一年為基礎滾動式調整,有了相關資料,未來修法時,不再是漢人思維,可以融入傳統在地慣俗的精神。
秀林鄉長王玫瑰希望未來鄉內其他部落持續推動,成立秀林鄉獵人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