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0

「紅燈將滅酒也醒,此刻該向它告別,曲終人散回頭一瞥,嗯……最後一夜……」今年4月30日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主題曲在俗稱紅包場的漢聲歌廳娓娓響起,因為,這一天也是漢聲歌廳的最後一夜。

「紅燈將滅酒也醒,此刻該向它告別,曲終人散回頭一瞥,嗯……最後一夜……」今年4月30日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主題曲在俗稱紅包場的漢聲歌廳娓娓響起,因為,這一天也是漢聲歌廳的最後一夜。

過了這一夜,漢聲將正式熄燈歇業,因此,當晚,漢聲的老闆歐陽一來到歌廳,歌手、小妹(服務生)都上前與他擁抱,神情依依不捨。歐陽說:「鼎盛時期,台北市西門町曾經有超過20家的紅包場歌廳,後來剩下三家,如今漢聲又收掉,只剩下另外兩家苦撐。」

說起「紅包場」,年輕人可能一頭霧水,紅包場脫胎於一九五○年代的大型歌廳,當時國民政府遷台,也帶來了許多外省軍官與公務人員,歌廳模仿上海十里洋場夜總會,演唱舊日上海的老歌,讓外省人能一解鄉愁。

但是後來大型歌廳生意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在西門町一帶的小型歌廳,小型歌廳消費門檻低,吸引許多當時是阿兵哥的老榮民前往聽歌,老榮民在台灣舉目無親,也沒有別的娛樂,放假時就到西門町聽老歌,老兵聽了開心就偷偷塞紅包給歌手,再漸漸形成如今的「紅包場」。

有了「紅包場」制度後,也開啟了紅包場歌手與老榮民的互動,不同於高高在上的明星,紅包場歌手的業績來自於客人直接給予的「紅包」,讓歌手除了勤練歌藝外,舞台下還要跟這些叔叔伯伯打招呼,他們來消費時,才會指定歌手,透過紅包場的小妹將紅包送到台前給歌手,再由歌手幫客人和紅包場結帳,多餘的金額,就是歌手的收入。這種包「紅包」的方式既是給歌手「做面子」,同時歌手為了有「業績」,得多找客人來聽歌。

紅包場的歌手與老榮民,除了是歌手/歌迷外,更像是親密的家人。在紅包場唱歌超過三十年的歌手今子嫣與不少客人感情深厚,每回唱完歌,就立刻換便服到台下跟老榮民聊天;天色晚了,老榮民要回家,今子嫣還親自送一位老榮民坐電梯下樓;外面下著細雨,今子嫣貼心地幫老榮民拉好外套的拉鍊,再揮揮手向他道別,看著老榮民漸漸地消失在西門町的人群中。

隨著老榮民逐漸凋零,這樣的家人越來越少,今子嫣親自為幾個沒有家人的老榮民送終,正如漢聲的老闆歐陽所說,紅包場裡面就像是「一家人」,裡面的員工,包括歌手、樂師、小妹(服務生)等等,許多人都是從年輕做到變成「阿嬤」,但是年輕人不認識「紅包場」,老客人逐漸消逝,紅包場該如何維持下去,房東要漲價成了壓垮漢聲歌廳的最後一根稻草。

對於紅包場,老闆歐陽有許多不捨,同一棟大樓的另外一間紅包場還在苦撐,第三間歌廳則是轉型,邀請俄羅斯女郎來跳歌舞秀,看到這樣的轉型,歐陽說,紅包場的內裝、環境可以改,但是紅包場的文化不能改,改了就不是紅包場了。

雖然歌手今子嫣將跳槽到另外一家紅包場駐唱,但是對於漢聲歌廳以及歌廳裡每一個老榮民聽歌的座位,都感到非常地不捨,因為有太多回憶,但是,她仍然希望能把紅包場的文化傳承下去,那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文化,而是「一家人」相處的文化。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歌手在只有舞台是明亮的歌廳中賣力的演出,唱的是老歌,和現今街上的場景有時空錯置的感覺。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原本「紅包」是給捧場歌手的獎勵,而今成了「門票」,算是「做面子」給歌手。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紅包」通常由服務生送到台前給歌手,這樣代客人「付費」形式像是一種儀式。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遊走在各家紅包場的歌手,如今又少了一個駐唱的舞台。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退伍就在舞台伴樂彈琴的鄭姓樂師,隨紅包場落幕而失業。樂師說:都彈了三、四十年,只會彈琴什麼都不會。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紅包場的客群多是年長者,他們在紅包場聽著相同的老歌,是回憶、情感慰藉的場所。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紅包場起源於1960年代,模仿上海歌廳而形成,而熟知的「紅包」運作模式要到80年代才成形。記者黃義書/攝影
u故事/老兵凋零 紅極一時紅包場漸熄燈
紅包場門口張貼著數十年前印製的歌手海報,和台上歌手唱的老歌一樣,一直停留在過去。記者黃義書/攝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