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20年研究:「壞膽固醇」太低 增加中風風險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膽固醇是個「壞東西」,吃多了會堵塞血管。然而,2019年兩項顛覆性的研究發現:過低水平的「壞膽固醇」會增加出血性腦卒中(中風的一種類型)風險。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膽固醇是個「壞東西」,吃多了會堵塞血管。
然而,2019年兩項顛覆性的研究發現:過低水平的「壞膽固醇」會增加出血性腦卒中(中風的一種類型)風險。
這兩項研究均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期刊Neurology上。
「壞膽固醇」水平降到多少才算合適?《生命時報》邀請權威專家解讀研究,並教你科學調控膽固醇。
「壞膽固醇」太低,中風風險反升
今年4月,一項由哈佛大學主導、涉及約3萬人、隨訪近20年的研究發現,「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和出血性中風風險呈U型關聯。
上圖中,出血性中風風險最高的人群是LDL-C極低組,其次是LDL-C極高組。
3個月後,涉及96043名中國受訪者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通過9年隨訪,研究人員發現,LDL-C水平<70mg/dL的人,腦出血風險顯著增加。
相較於LDL-C水平70-99mg/dL的人群,50-69mg/dL的人群風險升高65%,<50mg/dL的人群風險更是升高169%。
兩項研究均表明,「壞膽固醇」水平越低,發生腦出血的風險越高。
膽固醇水平因人而異
膽固醇水平主要包括三個指標: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種「好膽固醇」,有助保護心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偏高會讓血管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聚集,血管變窄,血流不足,引發冠心病等。
不同人的理想膽固醇水平是不一樣的。
血液裡的膽固醇總量,正常範圍應為3.6~5.2毫摩爾/升;含量若在5.2~6.2毫摩爾/升,表示有中度患病風險;超過6.2毫摩爾/升則有高度風險。
「壞膽固醇」正常值:
健康成人應低於3.4 毫摩爾/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則要控制在1.8~2.6毫摩爾/升以下。
需要提醒的是,「壞膽固醇」指標是否過低,還應該徵求醫生的建議。
「好膽固醇」正常值:
男性為1.16~1.42毫摩爾/升,女性為1.29~1.55毫摩爾/升。
在標準範圍內,好膽固醇是高點好,但也不能過高,那樣總膽固醇也可能相應偏高。
不同年齡段這樣調膽固醇
年輕人
「壞膽固醇」水平超標會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因此針對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做好預防。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營養均衡」和「食物多樣化」,其中就對蛋類、內臟類、脂肪類有明確的建議:
蛋類建議每天40~50克(大約1個雞蛋的量),吃雞蛋不棄蛋黃;
動物內臟膽固醇含量較高,尤其是動物的腦部,建議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兩)左右;
脂肪尤其是動物性脂肪(動物油、肥肉),攝入量為每人25~30克(半兩左右)。
中年人
中年是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的關鍵階段。
防治重點是將飽和脂肪酸控制在全日總能量的8%~10%左右。比如,少吃肥肉、奶油、牛油、肉類外皮等動物性食品,烹調選擇玉米油等。
嚴格將每日膽固醇攝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同時配合減重、規律鍛煉、戒菸、限鹽、控制血壓等手段。
老年人
老年人除了配合醫生進行藥物干預和控制攝入膽固醇以外,還應重點攝取一些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的成分。
比如,植物固醇和可溶性膳食纖維:
小麥胚芽、麥麩、花生、杏仁、孢子甘藍以及植物油(玉米油、芝麻油、芥花油、橄欖油等)等食物含有植物固醇。
水果、燕麥、洋蔥、黑木耳、海帶等富含膳食纖維成分。
《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建議,已患有高膽固醇血症的人,飲食要注意幾個細節:
每天可吃一個雞蛋,但不要炒或煎,最好改成煮蛋、蛋羹和蛋花湯;
每天一兩肉或一兩魚,不要煎炸和紅燒,多用蒸或燉,並去掉浮油和肥肉;
蛋白質不足的部分,可以把以前過多的主食、零食和肉類砍掉,換成每天半碗豆腐和一杯優酪乳;
主食吃至少一半的全穀雜糧,特別是多喝雜糧豆粥;
多吃少油烹調的蔬菜,綠葉菜每天至少半斤,水果每天一個即可,堅果每天一小把;
在烹飪方式上,建議選用不粘鍋,改爆炒為蒸、煮和涼拌,烹調油減半,或改用玉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