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吃廚餘 垃圾變黃金
雲林縣口湖鄉率先推動黑水虻廚餘分解法相當成功,各鄉鎮前往了解從幼蟲培育到肥料產出過程。 記者蔡維斌/翻攝
嘉義縣府今年初為避免廚餘成為非洲豬瘟傳染途徑,在各國中小學建置黑水虻魚菜共生系統,每日消化超過800公斤廚餘量,推動校園零廚餘目標;雲林縣口湖鄉公所推行黑水虻分解廚餘也很成功,縣府將評估是否推廣到全縣。
嘉義縣新塭國小校長洪榮正說,去年建置黑水虻魚菜共生系統,學校有200多名師生,每天產出約12到15公斤廚餘,約有6公斤的廚餘養殖黑水虻,幼蟲糞便還能當水耕植物養分,達到自然生態循環。
邑米社大輔導各校實施黑水虻魚菜共生,也提供循環農業課程,學員們將培養的黑水虻幼蟲,當成麵包餡料,成為名符其實的「蟲蟲麵包」
理事長吳孟昆表示,許多養殖業者都到社大上課,北部還有專門收購黑水虻的業者,每公斤收購價約50到60元,商機龐大。
雲林縣口湖鄉公所及雲林第二監獄使用黑水虻分解廚餘,口湖鄉長林哲凌說,幼蟲以廚餘、禽畜糞、農業廢棄物為食,每隻蟲18天成長過程可吃掉約8公斤廚餘,食量很大。
林哲凌說,黑水虻產出的肥料全送鄉民,未來將推動回收品換肥料方式,帶動全民垃圾分類,並提供幼蟲獎勵學校、社區,一同來讓「垃圾變黃金」,助益地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