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山月吊橋主體完工 拚明年初開放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投入上億元打造山月吊橋,主體工程已完成。 圖/太管處提供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投入上億元打造「第三代」山月吊橋,施工3年多,主體工程最近完成,正進行後續景觀縫合工程,預計兩件工程全部驗收完成後,希望能趕在明年初開放,讓遊客體驗距溪谷大約150公尺,高懸半空、景色絕美的峽谷吊橋。

山月吊橋最早建於日治時期,因天災倒塌重建多次,太管處10多年前一度想重建,但南側是片林地,沒有道路,施工難度高,才做一半,在兩端的錐麓巴達岡和布洛灣各留下一座橋台,工程就難以再推進,宣告放棄。隨著技術進步,太管處克服地形限制,3年多前再建第三代三月吊橋,主體工程上月底完成,正由營建署北區工程處東工組辦驗收。

太管處副處長張登文說,山月吊橋跨越立霧溪懸在高空,串聯起布洛灣台地及錐麓古道,是國內深跨比最高的峽谷吊橋,難度極高。為提高吊橋穩定性、減少風切影響,橋面寬度達2.5公尺,且橋體使用較重的電纜線,增加重量,另新建鋼筋結構的新橋台,共投入1億1280萬元。

主體工程完成後,現正進行無障礙設施、監視、廣播系統、指示牌及美化等工程,並在吊橋北岸設置景觀台,工程約進行到一半。張登文表示,原希望山月吊橋工程能讓遊客沿步道一路通到巴達岡,但因道路崩坍嚴重,還待研究克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