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一線生機 化療、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如何選擇
在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多名肺癌患者,確診時逾半癌友都已至晚期。在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
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多名肺癌患者,確診時逾半癌友都已至晚期。在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
一成患者 僅能使用化療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許多癌友一聽到化療,就覺得頭皮發麻,心生畏懼,事實上,目前化療藥物精進不少,副作用小,療效更好,病友無須擔心。
臨床觀察,約有一成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僅剩化療可用,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王金洲解釋,這群癌友沒有特定基因變異,所以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免疫生物標誌的表現量又低,所以僅能使用化療。
基因變異 用標靶有效率高
李岡遠說,對於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來說,化療絕非首選,基因如有突變、免疫生物標誌表現量超過50%,就會依情況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時才會考慮化療,或自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
僅能使用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處境較差,除了用藥沒得選之外,連治療反應率也較差,僅約兩成;如果適用免疫療法,則有效率達四成五;要是基因變異,使用標靶藥物,則有效率更可超過六成。
針對晚期肺癌病人用藥,李岡遠提出三大評估指標,分別為精準的檢測報告、病人生理狀況(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及經濟狀況,如果經濟能力一般,通常以健保給付用藥為優先考量,如果經濟許可,或由商業保險支付,則會考慮自費於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
免疫療法 費用高、給付嚴格
免疫藥物過於昂貴,如果作為第一線藥物,須更加謹慎。李岡遠說,目前僅有兩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第一線,其中一個藥物無須考慮生物標誌表現量,但須加上化療、血管新增抑制劑,每月藥費驚人,恐需20、30萬元,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
李岡遠點出目前健保給付晚期肺癌患者用藥的兩大不足,一為第三代標靶藥物並未納入給付,原本給付的標靶藥物如果產生抗藥性,病人就只能自求多福。一為免疫療法給付過於嚴格。
給付八百個名額 還剩近三百
李岡遠指出,健保雖已給付免疫療法,但受限健保財務,以最沒有爭議的病人為第一順位,看似公平卻是全世界最嚴格的給藥規定。如依肺癌醫學會臨床治療準則行事,應獲免疫療法給付的晚期肺癌人數將是現在的五至十倍。
健保署於今年4月1日針對八種癌症、十一類適應症給付免疫療法,僅有八百個名額,原本以為申請號碼牌應會「秒殺」,不料,直到5月30日才突破五百大關,還剩近三百個名額。
硬綁檢測 癌友看得到吃不到
台灣肺癌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認為,綁定藥物對應特定檢測的方式過於嚴苛,應不要硬綁檢測,且PDL1表現量別局限50以上,給付標準不宜納入表現量高低,否則「看得到,吃不到」。
目前共有四種免疫療法藥物,依照健保給付規定,癌友的生物標誌表現量須超過50%,才可能核准用藥,但臨床證據顯示,即使表現量低於50%,甚至為零,使用免疫療法,還是有一定治療效果。王金洲舉例,反應率如低於50%,建議免疫療法合併化療,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免疫療法上路 給付還需研議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也持相同看法,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即使表現量低,接受免疫藥物也有不錯的療效。此外,免疫療法目前用在晚期癌友的第二線治療,此時身體狀況較差,也不見得適合做切片。
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預計健保免疫療法上路三個月後,也就是6月底、7月初邀各大癌症醫學會代表及專家開會,檢討給付規定。此外,相關癌症學會也應公布最佳癌症治療準則,避免部分醫師過於大膽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