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4米抹香鯨魂斷宜蘭海邊 今年以來這隻最大
今天清晨有民眾在宜蘭永鎮海邊發現一尾擱淺的鯨魚,通報縣政府農業處與海巡人員協助處理,初步研判是尚未成年的抹香鯨,魚體外觀完整,因適逢退潮,為避免鯨魚遭海浪沖走,暫以繩索固定,等候專業人員後續採樣化驗。
現場海巡人員丈量鯨豚體長約4公尺、寬40公分,是今年以來在宜蘭地區岸際發現的第四起鯨豚擱淺,也是體型最大的一隻。今天一早有眾到海邊拍照時發現,應該才死亡沒幾天。
海巡署表示,第一岸巡隊合興巡邏站人員抵達壯圍鄉永鎮海邊後,發現鯨魚的外觀屍體完整,適逢退潮以避免鯨魚遭海浪沖走先行用繩索固定,聯繫中華鯨豚協會及宜蘭縣政府農業處,後續將配合中華鯨豚協會及縣府農業處採樣化驗,作為保育研究模型。
基隆野鳥學會常務理事沈錦豐五月卅一日到基隆嶼時,意外目擊一群將近百隻的叉尾雨燕,在稜線上聚集鳴叫,並多次看到空中交配的畫面,他用手機拍下這難得「空中交配趴」影片,貼上臉書後引發鳥友稱奇。沈錦豐說,台灣很少觀察到叉尾雨燕空中集體交配,這兩小段交配影片很有可能是唯二的影片,因此極為珍貴。
沈錦豐昨天參與基隆市各國中畢業生登基隆嶼活動,並協助拍攝生態節目,他說,昨天的基隆嶼很特殊,一群將近百隻的叉尾雨燕在稜線上聚集鳴叫,他多次看到空中交配的畫面,至少兩次看到兩隻上下黏在一起超過1秒鐘的畫面(大多數都沒有超過1秒),可惜沒帶相機,只好以手機錄影。
他說,因為基隆嶼有高度,因此叉尾雨燕飛的高度宛如就在他面前,所以拍得很清楚,在交配那一瞬間,他觀察到有稍為停頓的接觸動作。
長期觀察野鳥生態的沈錦豐表示,很難得拍到叉尾雨燕在基隆嶼的空中交配趴,他還真的拍到了,雖然只拍兩段,運氣不錯,正常速度看不太出來,慢動作就可以明顯感覺出來在集體交配。台灣很少觀察到叉尾雨燕空中集體交配,這兩小段交配影片很有可能是唯二的影片,因此極為珍貴。
沈錦豐說,叉尾雨燕都在岩壁的夾縫中築巢,因為十分的窄,又在高空的岩壁間,很難發現,比觀察游隼還困難。之前長期多次到基隆嶼生態調查,也沒有發現這種難得一見的情景,他懷疑叉尾雨燕可能已在基隆嶼繁殖,但還要深入觀察確認,是相當令人震奮的消息。
沈錦豐表示,叉尾雨燕在空中有時候是在覓食,會呈如火網交織的情況,一直飛來飛去,但但有時候會有交配的行為,但應該不只雨燕,曾有人記錄過家燕也會空中交配。(影片由沈錦豐提供)
淡江大學蘭陽校園推動經年的「全球在地實踐行動計畫」(Glocal Action Practice Program, GLAP)成果展,日前於淡江大學蘭陽校園正式開幕。「全球在地實踐行動計畫」是一項大學與地方社區互相合作,大學校園師生進入草根社區,協助將原本僅在一隅知名的地方產業和社區,推上國際化的舞台。
「全球在地實踐行動計畫」主持人、淡江蘭陽校園英美語言文化學系教授謝顥音表示,宜蘭地區的社區發展逐年進步,已經成為台灣重要的社區發展根據地,但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社區與產業發展還僅侷限於台灣本土民眾,隨著台灣國際化程度日高,外籍遊客愈來愈多,但卻因為欠缺相對應的配套措施,所以難以將宜蘭之美推介給廣大的國際遊客。
因此,自前年開始,淡江大學英美語言文化學系開始推動「全球在地實踐行動計畫」,希望透過大學與地方的合作,讓宜蘭社區發展躍上國際化舞台。
謝顥音表示,這個計畫的合作對象包括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東村社區發展協會、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同時也將合作觸角伸入到原住民鄉鎮學校,和南澳高中與金岳國小合作推動英語和繪本陪伴閱讀教育。新移民和移工所代表的多元文化,也在這個計畫當中被推薦給宜蘭民眾認識。
謝顥音表示,選擇這樣的合作對象,目的不僅僅是將宜蘭旺盛的生命力推到國際舞台,也是趁這個機會用宜蘭特有的人情味來迎接國際化的挑戰。
謝顥音說,在這一年當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和枕頭山休閒農業區的導覽系統,淡江大學師生的努力下,已經全面雙語化,並且只需要掃描QR Code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機來使用,無須另行購置語音導覽系統。
謝顥音表示,這一年當中,英美語言文化學系的師生和宜蘭這塊土地緊緊結合在一起。而這個互動是雙向的,英美語言文化學系的師生也因為深入草根,學習到和土地連結的重要性,而更愛宜蘭這塊土地,這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不少大學生一畢業馬上要揹學貸,剛出社會,月薪又往往只有20幾K,還款壓力大,根本不敢結婚生子,更別說買房子。教育部統計,106學年度,高中以上貸款人數為27.3萬人,貸款金額203億元,政府補助利息24.3億元。
為減少收入不高的學貸族還款負擔,教育部原本規定,平均每月收入不到3萬元,得申請緩繳貸款本金1年,最多以申請4次為限,緩繳期間之利息,由各級主管機關負擔。
教育部去年修正「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作業要點」,進一步放寬緩繳條件,學生於開始償還貸款之前一年度,平均月入未達3.5萬元或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就可申請緩繳貸款本金。
此外,作業要點還增加最長4年的「只繳息期」,期間只需繳利息,不用還本金。
教育部高教司以貸款30萬元的學生為例,每個月需償還金額3273元,如申請「只繳息期」,期間就只要還288元,減輕約9成負擔。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召集人蘇子軒表示,根據研究調查表示,一名大學生就讀大學四年所必須付出的費用達80至100萬。這個經濟負擔,反映在占大專校院多數的私校學生中,有三成的學生必須申請學貸。畢業後除了揹學貸,生活開銷更是昂貴,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2.1萬,若在台北市工作,開銷更高達2.8萬。以畢業起薪2.8萬,青年非常可能面臨「月光」甚至入不敷出的窘境。
最近正是每年教育部審核各校調漲學雜費的日子。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今天召開記者會表示,面對學雜費調整爭議,教育部時常聲稱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台灣的大學學費收費「已相當低廉」。但青委會表示,經調查、收集全球人均GDP前100高國家的大學學雜費資料,發現台灣的學費不僅不便宜,更高居第14名,打臉教育部長期以來的說法。
青委會說,教育部應正視高學費對貧窮青年造成的沉重負擔,不應讓任何一所學校調漲學雜費,並立即研議調降學雜費,提高對高教資源的挹注。
高教工會青年行動委員會召集人蘇子軒說,調查比較了全球人均GDP前100名國家之一學年大學學士生的學雜費,收集了各國公私校學生的人數比例、公私校分別的平均學雜費,並依據公私校學雜費和人數比例,計算加權各國平均學雜費。以依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換算後的學雜費,進行國際比較。購買力平價根據各國之物價因素、生活水準,來校正學雜費數據。
蘇子軒說,台灣公校學生占34%、私校學生占66%;公校學雜費為3946美元、私校學雜費為7389美元,平均學雜費為6218美元,是所有國家中的第14高。相較之下,全球的平均為3055美元、中位數為1774美元。也就是說,台灣學費絕非教育或大學校長常常聲稱的「太過低廉」;相反地,台灣的學雜費遠高出全球平均和中位數,其實是位居昂貴的一端。
「各國學費多屬低廉,高學費國家是少數。」蘇子軒說,一學年學雜費在1000美元以下的國家有41個,占43.6%。3000美元以下的國家共62個,占66.0%。大多數國家的學生都能以遠低於台灣的學雜費,享有高等教育。相反地,官方與大學校長喜愛拿出來跟台灣比較的美國(1萬2428美元,第五名)、日本(7733美元,第七名)、南韓(7556美元,第九名)的高學費,其實是少數國家的狀況。
蘇子軒說,在本調查的100個國家中,有20個國家實施免學費政策,且無論經濟水平高低(以人均GDP排名衡量)都有免學費的例子。其中,與台灣人均GDP相近的免學費國家包括瑞典、德國、丹麥等,值得教育部、以及支持學費自由化的全台校長們借鏡。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謝毅弘說,學生不僅要負擔學費,還有住宿費、交通費等開支,壓力沈重。現在很多校長說,大學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但實際上,大學畢業後想要找一份月薪三萬元以上的工作,至少都要大學學歷,導致每個人為了求職,都必須上大學,大學已經是「準義務教育」的狀態。呼籲今年想要申請調漲學雜費的大學「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