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採訪/高山仰「止」?誰卡住山岳觀光
台灣擁有百岳,一年高達六百多萬人次從事山岳活動,但在開放山林的同時,我們準備好了嗎? 記者曾吉松╱攝影
在尼泊爾登山,每走一、兩小時就有「Tea House山屋(茶屋)」,提供熱茶、多樣化餐點,還有乾淨蹲式廁所,甚至有熱水洗澡與WiFi。日本私人經營山屋多會提供「一泊二食」及安全、舒適、保暖的床位與「烘乾室」,讓山友淋濕的裝備烘乾,入山前自行登記行程並風險自負。馬來西亞則是不限申請期限,但需配有專業嚮導。
坐擁百岳 卻是黃金堆上的乞丐
相較之下,台灣擁有世界級的百岳環境,坐擁絕佳的山岳觀光資源,現況卻宛如第三世界。尤其當山難聲請國賠案例一件件發生後,各地方政府為自保而設下一個比一個嚴格的登山自治條例門檻時,資深登山者感嘆,台灣登山環境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成了坐在黃金堆上的乞丐。
交通部觀光局將明年訂為「脊梁山脈旅遊年」,但從入山前的申請準備、入山後缺乏軟硬體的狼狽,甚至山難事故的救援制度,都讓人望之卻步,又要如何賺到觀光財?
入山之前 就是一場申請障礙賽
想在台灣登百岳,從源頭開始就是一場各部會多頭馬車的障礙賽。國內外登山者要向國家公園申請入園證、向林務局申請山屋、向警政署申請入山證,申請還有期限,多數一個月前才開放,太早太晚都不行。
避難山屋 如何轉為服務型山屋
軟硬體方面,相較尼泊爾、日本、南韓等多山國家山屋提供登山者友善環境,積極發展山域觀光產業鏈,把爬山變成一門好生意。反觀台灣,避難型山屋要轉為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服務型山屋,卻是漫漫長路,仍有賴土地法規鬆綁,並達成國人共識。
迎外國客 專業導遊和嚮導夠嗎
當迎接大量國際登山客來台時,接待能量更是一大問題。台灣有多少人具備導遊證、嚮導證?又有接待各國旅客的語言能力?觀光局二○一七年拍攝以「親山」為主軸的國際宣導片時,台灣在培訓專業嚮導又做了什麼努力?
而近年飽受登山界抨擊山域戒嚴的各地方政府登山自治條例,在開放山林後究竟是否廢除或重新修正?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針對開放山林加緊研議腳步,昨進一步宣布鬆綁國賠法,如何讓登山政策與山岳觀光產業向前邁進,需更多鬆綁與配套。本報今起三天推出「高山仰『止』?」調查報導,追蹤台灣發展山岳觀光的障礙,體檢明年邁向脊梁山脈旅遊年,我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