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神預言這段姻緣! 百年故居…門眉透玄機
杜公館見證一部民國風雲史,如今原貌原樣重現上海嘉定。 記者李莉珩╱攝影
大陸近年流行名人故居熱,走進近代名人薈萃的大上海,可以看到許多著名政治家、商界聞人、文人、教育家留下的歷史遺跡,包括孫中山和宋慶齡、張愛玲、徐志摩和陸小曼、梅蘭芳、阮玲玉、白崇禧故居…等。造訪名人故居,遊人可揣想上海的百年風華,憑添懷舊氣息。
而在眾多故居中,上海大亨杜月笙的百年故居,一度在上海地標消失了二十多年;最近在因緣際會下,重現上海嘉定。
杜月笙20年舊宅 裝破躲過文革
從上海青幫出身、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下的杜月笙,當年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叱吒風雲,在民國史也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近年在上海自稱「杜月笙故居」的老宅不少,但真正被杜家後代承認的只有兩處:一處是黃浦區寧海西路一八八弄(舊稱華格臬路),另一處是東湖路七十號(現為東湖賓館)。但據目前定居在台灣的杜月笙大女兒杜美如說,杜月笙在寧海西路這棟老宅住了將近二十年,而東湖路那棟其實杜本人沒有實際入住。
寧海西路的「杜公館」,始建於一九二○年,當年是杜月笙接待、會客、議事的地方;杜月笙和三位太太則住於杜公館隔壁一棟西式三層樓建築。他唯一領有結婚證的四太太姚玉蘭則另外住在辣斐坊。杜月笙和太太們的住所因為是磚造混建,無法做保存式拆除,已確定消失,目前在嘉定的三層公寓是這幾年仿建的。
杜公館是典型的上海石庫門老式建築,是花崗岩石材,大器堅固,外觀是西洋樣式,並融有中式傳統建築元素。杜美如說,文化大革命期間,杜公館被當做工廠使用,杜家後人刻意把房子弄得十分破舊髒亂,大體上躲過了紅衛兵之劫。
拆遷庫藏20年 一磚一瓦原味重建
西元二千年左右,上海進行延中綠地(公園)都市計畫,杜公館被迫拆遷,一位加拿大籍的華裔商人黃志修把整棟杜公館買下來,並要求工人把拆下來的一磗一瓦、一窗一木都小心編號,每一根梁柱、樓梯扶手、石刻牆板等都完整保存,收藏在蘇州同里一座倉庫裡。堆放在倉庫裡近二十年不見天日,幾年前上海一位建商輾轉得知,便極力說服黃志修老先生,將杜公館移建上海嘉定。
杜公館是海派石庫門兩層樓的建築,歐式拱形門式下立有兩根高大的西式羅馬立柱,入口上方刻有取自詩經的「竹笣松茂」,另一面門上的石雕字樣則是「長發其祥」,並輔以麒麟、鳳凰等吉祥圖案。杜美如說,她來台灣後嫁給空軍飛官蒯松茂,二○一七年底夫妻倆第一次回嘉定杜公館時令她十分驚訝,因為發現當年的家門上竟有「松茂」二字,跟她先生的名字相同,彷彿是她父親一百年前就幫她訂了這門親似的,「緣分之事實在奇妙」。
百年大門、頂天大廳 還有總統對聯
杜公館的大門已有百年歷史,拆除時完整保留了大門的原貌,原本的朱漆在歲月痕跡下早已斑剝累累,也見證了百年老宅的風華和滄桑。
穿進大門後是一方小天井,彩窗木門映入眼廉,庭院角落停了一部黃包車,喚起人們對舊時代的記憶。
登入大廳,只覺氣勢宏偉,數根高達十二公尺的百年木柱頂天立地,天花板的橫梁是由整根的金絲楠木雕花而成,價值不斐。這是當年杜月笙的師傅黃金榮得知杜家要建樓房,便豪氣說「我送你一個廳」。重建時,金絲楠木橫梁特地不重新上漆,梁上雕花清晰可見。
大廳中央有一面紅木鏤雕的屏風,兩邊掛著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由當時總統黎元洪請其副秘書長饒漢祥所書,藉此形容杜家門客川流不息,當可比擬古代的春申君。杜月笙十分重視,因此掛在大廳正中央,這也是杜家最著名的對聯。
大廳的兩側,是杜月笙的辦公室、帳房、客房等;杜美如說,有時家裡宴客,也會拆掉一樓的所有隔間,最多可舉辦一百多桌的宴席。通往兩邊的長廊走道上,安有近百年的保鑣座椅,隨時監視著房子內的一舉一動。
神祕二樓 當年限貴客入座議事
大廳屏風後面有一座通往二樓的樓梯,據杜家後人說,當年能踏上這個樓梯的人,只有杜月笙心目中覺得重要的客人,並非一般人都能到二樓。二樓最主要的是一間議事主廳,當年有無數名人,包括戴笠、章太炎、章士釗、黃炎培等,都曾與杜月笙在此討論國家社會時局與大事,影響了那一個時代的歷史走向。
目前杜公館二樓有兩個常設展廳,分別為杜月笙生平展和杜美如回家專題展,除了記錄杜月笙一生的傳奇與說不完的故事,還陳列了許多舊上海的歷史物件與照片。
杜公館現址:上海嘉定區洪德路228號西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