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不適用免疫療法 三合一療法突破困境
肺癌每年奪走9000條性命,但現行療法卻面臨瓶頸,國際研究發現,若同時使用傳統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和免疫療法,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患者比例增4成,整體死亡風險也降低。
肺癌每年奪走9000條性命,但現行療法卻面臨瓶頸,國際研究發現,若同時使用傳統化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和免疫療法,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患者比例增4成,整體死亡風險也降低。
56歲的阿琪姐(化名)2年前診斷為晚期肺癌,右肺腫瘤確診為非特定基因變異類型,是臨床上典型的「標靶孤兒」,手術切除腫瘤後,雖透過化療控制病情,癌細胞仍轉移左肺,原希望接受免疫療法,但對免疫檢查點藥物反應率為「零」。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免疫治療利用免疫檢查點藥物,喚醒患者免疫系統,正確辨識並進而攻擊癌細胞,最大特點是一旦腫瘤對藥物有反應,就會產生「長尾效應」,即使療程結束,不再用藥,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仍會持續發揮作用。
研究也發現,晚期肺癌患者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藥物的整體反應率很低,僅2至3成左右,導致大多數患者無緣使用。為突破肺癌免疫治療反應率低的困境,全球專家投入研究,目前認為免疫療法合併其他藥物治療,可望解決上述問題。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肺癌病理類型和治療方式複雜,但臨床觀察,無論是否有特定基因變異、適合標靶或化學治療、生物標記如PD-L1表現量數值多寡,晚期患者都有機會因免疫治療藥物的搭配而提升治療效果。
針對占國內肺癌人口約9成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2年國際醫學年會都發表研究證實,晚期患者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藥物(新生代)、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中生代)和化療藥物的「三代組合療法」,能讓腫瘤反應率突破6成,超過1年腫瘤無惡化的患者比例增為4成,整體死亡風險下降約2成。
此老中青三代組合療法相較於腦、骨、腎等其他器官的轉移,肺癌肝轉移的惡性更高,常常剛確診就只剩3個月壽命,且容易再併發其他器官癌轉移,治療相當棘手,但研究發現三代組合療法可讓肺癌肝轉移患者的整體死亡風險降低逾4成5,是一大突破。
黃俊耀說,抗癌如作戰,應從一線治療開始使用最好的武器,才有勝算。而「三代組合療法」的三種藥物各司其職,由免疫治療藥物負責活化T細胞與癌細胞打仗,搭配擔任炸藥角色的化療藥,以及阻斷敵方的後勤補給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彼此默契十足,有助提升整體戰鬥力,全面殲滅肺癌細胞,不失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