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10年重建路 「小林人」打響日光小林品牌
莫拉克災後走過10年重建路,移居高雄日光小林社區的倖存小林村民,沒有停歇復振產業文化的腳步,婆婆媽媽們從烘焙坊出發,拿出看家本領炊粿、包粽、做月餅,打響「日光小林」品牌,也讓梅子、薑黃、雞角翅等在地產物變成特色農作,找回逝去的家鄉「味」,社區自力更生的歷程寫下值得驕傲的一頁。
莫拉克災後走過10年重建路,移居高雄日光小林社區的倖存小林村民,沒有停歇復振產業文化的腳步,婆婆媽媽們從烘焙坊出發,拿出看家本領炊粿、包粽、做月餅,打響「日光小林」品牌,也讓梅子、薑黃、雞角翅等在地產物變成特色農作,找回逝去的家鄉「味」,社區自力更生的歷程寫下值得驕傲的一頁。
10年前莫拉克颱風來襲,高雄小林村一夕覆滅,倖存的大武壠族人拭去淚水深埋傷痛,攜手重建家園,其中日光小林社區更積極復振產業文化。
移居他鄉,揮別原有的生存模式,一切重頭做起,日光小林多名婆婆媽媽在組合屋時期發揮女力,跟著會做麵包的返鄉青年王民亮成立烘培坊,每天製作熱騰騰的麵包,踏出自力更生的第一步。接著社區居民協力學製果醬等小物,增闢財源,滋潤的手工皂連前總統馬英九都愛用。
手作產品替日光小林社區開啟產業復振契機,也讓大武壠族人找到努力方向,移入永久屋後成立社區廚房,農曆春節炊製柴燒年糕、端午以清香的月桃葉包製「小林粽」,顆顆都揉入思鄉的氣味,8月中秋以家鄉生產的梅子與薑黃製作老梅餅與薑黃酥,希望創造「梅」好「薑」來(美好將來)。
日光小林社區總幹事王民亮說,產業復振過程為族人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其中大滿舞團、社區小旅行都需人力,全社區150人約三分之一投入其中,經營所得除發放工資,也回饋在扶老濟幼、旅遊、尾牙等用途。「賺錢還是其次,重要的是在復振過程凝聚族人情感,讓整個社區都活絡起來」。